昨日,歷時半年調研和起草,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正式對外公布《中國醫藥產業60年發展報告》。據悉,這是國內首次發布展現新中國成立60年來醫藥產業發展狀況全貌的白皮書(注:下稱白皮書)。
該白皮書總約12萬字,分別從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歷史、現狀、趨勢、建議和附件5個部分論述。
白皮書將新中國醫藥產業劃分為兩個主要發展時期,即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與改革開放的30年。前半程,中國醫藥產業完全以國家統籌為主,國家出資大力建設和布局,產、供、銷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后半程,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長了約113倍,遠高于美國同期的12.7倍和日本同期的6倍,并占據世界第一的化學原料藥出口國和世界第一的制劑生產能力的地位。
即便是在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國醫藥產業依然保持了強勢的增長。白皮書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總產值8666.817億元,同比增長25.74%;醫藥工業銷售收入8253.62億元,同比增長26.53%;實現利潤844.38億元,同比增長39.27%。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17%以上。在12類消費品制造業中名列前茅,高于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3.1個百分點。至2009年,中國醫藥經濟依然走在世界的前端,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七。
白皮書指出, 2009年是中國新醫改元年,因此未來10年中國醫藥產業將進入從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長期積累的產業結構問題將隨著“新醫改”、“重大專項”及“制劑走出去”計劃的全面推進逐步得到本質上的解決。產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在充分和公平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同時,創新成為產業升級的新動力,現代物流發展促使流通效率進一步提高。據國外預測,至2020年左右,中國醫藥市場將有望超過日本,躍居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醫藥市場。
發展醫藥產業是一項涉及領域廣泛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和優化政策環境。通過審視當前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現狀,白皮書建議,未來醫藥產業政策應著重夯實創新基礎,加速成果轉化;支持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積極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推進藥品定價機制改革;改變藥用輔料發展滯后的局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介紹,白皮書是該協會牽頭組織來自醫藥行業的十數位資深人士,耗時半年,通過走訪企業,組織座談,咨詢專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等大量調研后起草完成的。同時,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還從多方搜集了反映建國以來醫藥產業發展的2000余幅珍貴史料照片,并按照領導關懷、重大事件、社會責任、企業風采四個主題,從中精選出400余幅照片,計劃于建國60周年大慶時結集出版大型畫冊《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掠影(194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