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行的天然膠進口選擇稅(20%從價稅或2600元/噸從量稅)政策,膠價低的時候,無法保護膠農的利益;膠價高的時候,輪胎廠承受不起。復合膠(95%以上是天然膠,加入硬脂酸、丁苯橡膠組分)雖然避免了高關稅問題,但質量參差不齊。在一般貿易進口比例只有10%左右的現實情況下,若能將天然膠進口稅率適當下調,將多征收的稅收反補給農墾和膠農,將能實現上游種膠企業和下游輪胎企業的雙贏。
中橡協輪胎分會理事長沈金榮稱,現在按照一般貿易形式進口的天然膠一年大概只有十幾萬噸,即使按照20%的稅率計算,進口關稅總額也不高。若能將進口關稅下調到5%-7.5%,則每年以一般貿易進口的天然膠數量將提高到七八十萬噸。這樣算來,雖然下調了稅率,進口稅總額卻增加了。
中國天然膠協會秘書長鄭文榮表示,由于今年從東盟老成員國進口復合膠實行了零關稅政策,復合膠進口量暴增,國內天然膠加工企業已經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而且現在國外訂貨價,復合膠比天然膠貴100美元(噸價,下同)左右,質量還參差不齊。他們希望國家能加大對天然膠產業的扶持力度,在兼顧上下游利益的條件下,尋找一個天然膠進口關稅政策的平衡點。
中橡協橡膠材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鳳菊指出,天然膠資源不足已經成為我國橡膠工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去年我國天然膠(含復合膠)表觀消費量達到280萬噸,但國內天然膠產量僅有56萬噸,自給率已降至20%,遠低于國際天然膠安全線的30%。
王鳳菊說,雖然近年來我國天然膠的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率超過了10%,但由于關稅問題,一般貿易進口量一年只有10多萬噸,所占比例不到10%,一般貿易形式進口的天然膠比例逐年下降。國內最大的天然膠貿易商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則表示,因為關稅太高輪胎廠用不起,他們2004年以后基本上沒做過天然膠一般貿易進口的生意。一般貿易進口高關稅已經起不到保護國內膠農的作用的觀點,現在也得到了農業部門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