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涉案金額逾1億美元、涉及我國40家紡織相關企業的反傾銷案日前引起關注,而這些企業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紹興的浙江古纖道新材料有限公司。昨天晚上,該公司高層依然在為這一事件而忙碌。
近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聚酯高強力紗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是2008年底中歐紡織品協議到期后,歐盟首次發起的對華紡織品貿易救濟調查。18日,歐盟委員會已審批中國應訴企業律師團就立案提出的抗辯。
據了解,依照歐盟法律,調查程序自2009年9月8日起將歷時15個月。歐委會一般將在立案后9個月內作出初步裁定。此項申訴由歐盟人造纖維協會代表三家歐盟企業提出,這三家企業產量占歐盟聚酯高強力紗總產量的60%以上。申訴方指控,2004年以來,中國產品對歐出口量分別由2004年的2800噸激增至2008年的51400噸;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占有率則由1.2%增長為2008年的22.4%。一旦認定中國企業的傾銷行為成立,歐盟委員會將依據不同企業的傾銷情況征收不等的稅率,預計最終稅率將高達30%~50%。
昨天晚上,古纖道新材料有限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強調“(這次事件)影響非常大,當然要積極應訴”;“律師團都已經到了,希望當然還是有的”。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在接下來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出口歐盟的關稅還是按照原來的執行,但公司對形勢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一旦敗訴,等于直接丟失歐盟市場,而行業也將面臨強制性洗牌。
浙江古纖道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滌綸工業長絲生產基地,約占我國滌綸工業長絲出口歐盟份額的三成,今年雖然出口量整體下降,但出口份額依然不變,牢牢坐著老大的位置。
從紹興海關獲悉,一些企業出口量近期有放大跡象,紹興海關提醒,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需密切關注各種渠道的貿易預警信息,合理安排接單和生產,做好外貿風險防范工作。“近期盡量考慮接一些小單,對于以2~3個月為周期的大單要謹慎,因為反傾銷調查隨時可能到來。”海關的有關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