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漆發展簡況
木器漆在中國的使用歷史悠遠,早在漢代以前,大漆已應用于木家具的表面涂飾,如名列中國名古漆器之一的陽江漆器在就很久以前就已漂洋過海、名揚海外,目前的紅木家具大多仍使用大漆作為表面涂層。從上世紀50年代使用酚醛清漆、醇酸清漆、磁漆、硝基漆,到60年代末期聚氨酯涂料開始用于家具,以“685”為代表的木器涂料盛行了近30年;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PU聚酯”命名的雙組分聚氨酯木器涂料,以“NC”命名的硝基木器涂料開始進入我國的家具生產和室內裝修業。我國進入WTO以后,隨著不少國外知名的大企業紛紛進入,許多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工藝同時引進來,木器涂料生產從過去單一的清漆品種,發展為多品種的系列配套產品;過去的從樹脂合成到涂料生產由同一工廠完成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樹脂生產與涂料生產分工明確,各自完成的新局面,我國木器涂料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涂料生產和消費國,2008年我國木器涂料產量約65萬噸左右,占涂料總產量(不包含建筑涂料)的15%,居我國各品種涂料產量的第三位(不包含建筑涂料)。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中國涂料市場競爭將側重水性漆與油性漆對市場主導權的爭奪。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岳望坤在某水性漆論壇上曾表示:“雖然目前傳統涂料依然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但是水性漆是綠色產業,是漆類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的今天,水性漆正在進行著產業發展的大提速。未來5年至8年的時間,水性漆將占到國內產業市場50%以上的份額。”中國水性漆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大部分性能已基本能滿足涂裝需要。目前,國內本土的水性漆龍頭企業正在崛起。2009年,“沉睡”多時的水性木器漆被一步步激活,一些致力于水性漆的企業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熱情與開拓力度,水性漆的興起成為整個涂料市場的一大亮點。相信隨著人們環保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水性木器漆工藝和性能的穩定,水性木器漆所占的比例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成為中國涂料產業發展提速源動力。
中國水性木器漆推廣乏力的因素分析
水性漆“前景”誘人,國內外各大涂料廠商也在水性漆上布下重兵,不約而同地推出了自己旗下的水性木器漆產品,并且加大了推廣的力度,但就目前我國水性木器漆推廣進展程度來看,很多涂料企業,特別是專業生產水性木器漆的廠家,經營舉步唯艱,一些中小企業在生死存亡的邊緣徘徊,甚至有的先行者已經折戟沉沙,推廣前景不容樂觀,為什么前景無限的朝陽產業在現階段卻推廣乏力呢?具體說來,現階段我國水性木器漆市場推廣乏力的因素有如下幾點:
一、原材料缺乏導致性能研發不力
水性木器漆是用水稀釋的漆,產品在生產和施工的過程中,都是以水代替有機溶劑,采用這種技術,大大地降低了對于有機溶劑的使用量和依賴性,所以更加健康。但是以水代替有機溶劑有兩個個弊端就是干燥速度慢與硬度不足。大多數的水性木器漆實際上是硬質顆粒分散在水里頭,水性木器漆表面會形成一層皮層結構,在很厚的情況下,干燥的速度不僅是延長一倍的概念。另外就是硬度。雙組份號稱是最接近溶劑型的,但是也很遺憾,雙組份的固化劑會跟水反應,在產生固化的時候,是不能完全的進行反應的,對于烘烤漆來說是會跟水反應的。所以對于烘烤漆來說,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助劑、樹脂等原材料的性能上面。
由于水性木器漆是在中國的時間不長,很多助劑、樹脂等原材料需要依靠進口,而國外某些企業為了保護技術創新等一系列的問題,先進的原材料根本不能進口到中國,這就使水性木器漆在中國的發展陷入了第一個怪圈:沒有好的原材料,導致產品性能不如人意,沒有市場,直接導致整個水性木器漆市場的萎縮;而企業為了利潤,也不愿意進一步開發更高品質的原材料乃至完全放棄水性木器漆的研發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