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創工業集團是總部位于德國的工業集團,特種化工產品是其三大主營業務之一。贏創大中華地區有4000名員工,擁有近20家公司,主要產品為氨基酸、農用化學品、聚酯涂料,碳黑等。
在8月中旬發布的集團中報顯示,贏創大中華區實現了3.99億歐元的銷售額,雖然整體同比下降4%,但第二季度的業務明顯恢復,單季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就化工業務而言,其部分產品和地區在第二季度的銷量已經開始略呈上升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化工企業二季度仍然在下跌,上半年也都有超過10%的負增長,贏創有什么度過金融危機的經驗與我們分享?贏創認為經濟將何時能夠出現復蘇?早報記者專訪了贏創大中華區總裁俞大海博士。
目前不會進行大量投資
東方早報:用怎樣的詞能夠準確地描述現在化工行業和贏創的生存狀況?
俞大海:經濟危機確實對我們造成很直接的影響,直接造成我們現在現金流把控得很緊。
雖然我們是特種化學品公司,相對競爭會小一些,但是價格大降,還是造成利潤空間非常小的狀況。比如在中國,我們有個農業中間體產品,去年價格是2萬元/噸,今年還不到1萬元/噸。
我們公司上半年業績與去年同期比下降了,但是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好。從去年底到今年6月份,大部分人還未看明朗,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不過現在,整個公司管理層的信心已經穩定了,但是在成本和現金流控制、謹慎性投資問題上,不會有很大改變,不會說有大量的投資。
很多產品適用“4萬億”
東方早報:贏創公司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度過這個經濟危機的寒冬?
俞大海:德國總部已經制定了今年削減3億歐元的計劃,不過對于中國區,本來成本就相比并不算高,我們并沒有將砍成本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