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化工廠搬遷留十頃毒地 核心區水質如醬油
2010-1-13 來源:現代快報
關鍵詞:蘇州化工廠 納迪微電子 蘇綸廠 濟南裕興化工廠
作為國內第一家生產顏料的濟南裕興化工廠,也是國內第一家生產鉻、鈦產品的企業。按照濟南市有關部門的決定,今年底,不管該廠新廠區是否具備開工條件,老廠必須停產實施搬遷。但其搬遷后,也存在和蘇化廠原址類似的問題,那就是對被污染的土壤進行治理。根據目前尚未得以論證的治理方案是,“表層污染程度較重的土將全部清走,在封閉場所進行無害化處理,比如焚燒。污染輕的土層進行灌水,稀釋土壤中的鉻含量,稀釋后的水進裕興化工廠的污水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然后達標排放。”
蘇化廠搬遷到張家港后,新廠址是否還會存在對土壤污染的問題?楊積德說,“退二進三”既然是對百姓負責,作為政府來講好事也要徹底做好,“科學發展,不能再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狀況。蘇化廠現在的生產排污都很規范。”記者了解到,搬遷后的蘇化廠,先后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英國UKAS皇冠認證,OHSAS18001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國內化工行業首家通過三合一體系論證的企業。該公司被列入蘇州市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和清潔生產試點企業,并分別通過了考核,成為張家港市資源節約型企業,節能降耗先進單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曾來過蘇州,她曾在瑞士伯爾尼大學和日本九州大學合作研究環境化學與材料工程,現任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是我國綠色過程工程研究領域主要開拓者之一。張懿院士針對蘇化廠地塊土壤污染問題說,土壤污染治理的代價應該說是最大的,因此也警示人們,“先污染后治理”的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對于這樣大的地塊進行治理,肯定要有針對性將化學和物理原理結合起來,希望蘇州的環保部門能夠早日治理成功。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