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乙酸乙酯市場將供過于求
2010-1-2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乙酸乙酯 粘合劑
近年來,隨著我國化學和醫藥工業的快速發展,乙酸乙酯的生產發展較快。2003年我國乙酸乙酯產能僅有約54.0萬噸/年,2006年達到90.0萬噸/年。截至2009年8月底,國內總產能已達到150.0萬噸/年,其中采用乙醇脫氫法的有3家,合計產能為18.0萬噸/年;采用乙醛縮合法有1家,合計產能為2.1萬噸/年;其余均采用醋酸酯化法,占總生產能力的86.6%。
隨著生產能力的不斷增加,我國乙酸乙酯的產量也不斷提升。2003年只有34.2萬噸,2006年增加到63.0萬噸,2008年盡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但由于2007年新增產能發揮作用,產量仍達到95.0萬噸,同比增長約33.8%。2009年產量仍有小幅增長,預計略微突破100萬噸大關。
隨著產能、產量的增長,我國乙酸乙酯的消費穩步增長,這主要是涂料、油墨、粘合劑等產品需求大幅提升拉動的。2003年我國乙酸乙酯表觀消費量只有37.3萬噸,2006年增加到53.0萬噸,2008年進一步增長到76.7萬噸,2003~2008年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5.5%。
盡管如此,消費的增長速度遠遠低于產能和產量在這一時間段內約20%的增長。這些年我國逐步由乙酸乙酯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2006年凈出口量為10.0萬噸,2008年達到18.3萬噸,估計2009年將增加到23.4萬噸,全年的表觀消費量在80萬噸左右。
消費和生產發展的不同步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是市場供應過剩,未充分利用的產能在逐漸增加。盡管從裝置的平均負荷率來看,從2003至2008年間數值基本保持穩定,但整個基數在大幅度增加。事實上,供過于求的效應在前兩年已開始逐漸顯現,隨著國內醋酸乙酯生產能力和供應量的增加,從2007年起,國內價格趨于平穩,在8000元/噸上下不大的范圍內波動。2008年下半年的后半段起,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需求也出現萎縮,導致嚴重下滑。到2009年的5、6月份間,最低價格不足5000元/噸,至年底才逐步恢復到了7000元/噸的水平。
我國乙酸乙酯主要用于生產涂料、制藥和粘合劑,分別占2008年總消費量的34%、29%和22%,油墨占8.5%。未來我國乙酸乙酯消費結構將有所變化,在制藥和粘合劑領域的消費比例會有所下降,而隨著新型高檔涂料的不斷發展,涂料行業對乙酸乙酯的需求將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另外,隨著電子、通訊行業的發展,油墨方面的需求量也將有所上升。預計到2012年,我國乙酸乙酯的總需求量將達到90.0萬噸。以現有產能來看,市場已經飽和,但仍有一些生產廠商計劃擴大生產能力,主要包括長春天裕生物新建5.0萬噸/年裝置、江蘇金茂源生物化工擬建10萬噸/年裝置、廣西凱源酒業擬建8.0萬噸/年裝置、兗礦集團擬建10萬噸/年裝置、廣西新燊石油化工木薯深加工30萬噸/年(一期10萬噸/年)等。如此,到2012年,我國乙酸乙酯總產能將達到195.0萬噸/年,將使供大于求的形勢更為嚴峻。
毫無疑問,出口將進一步增加,但國際市場上同樣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預計到2012年世界乙酸乙酯的總需求量將達到250.0萬噸,而目前全球產能已達300萬噸/年。因此,乙酸乙酯市場將供應過剩,這是必然的。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