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占峰表示,金融危機對我國塑料加工行業最大的影響是出口持續大幅滑坡,凸顯出塑料加工生產對外依賴度過大的弊病。今年將繼續推動行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著力推動增長方式轉變;加大力度推進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工作;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實現塑料大國向塑料強國的轉變。
馬占峰介紹,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塑料制品市場影響不大,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4萬億元投資對行業拉動效果明顯。國家將繼續實行拉動內需政策,隨著家電、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等塑料制品配套領域的高速發展,2010年塑料加工行業仍會以較高的速度發展。但我國塑料制品出口量在1000萬噸左右,約占總產量的1/3。受國際市場經濟不景氣、消費能力持續下降影響,今年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由于過去塑料加工行業的增長主要是基于對低成本資源和高投入等要素的依賴,因此要實現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就要逐步擴展內需替代對出口的依賴。
塑料加工協會將圍繞以下方面展開工作: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塑料加工工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山東、江蘇等省,其中排名前4位的省份都在沿海地區。由于沿海土地資源、勞動力成本等明顯高于內地,而塑料加工又是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近年來沿海企業向內地轉移趨勢明顯。協會將鼓勵沿海地區企業向塑料產業欠發達省份轉移,并將幫助內地省份招商引資。
加速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只能靠技術創新。目前掌握先進的塑料加工核心技術的企業不多,技術含量普遍不高,如果沒有顛覆性創新技術的長期培育,很難趕上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此外,塑料加工行業中小企業多,特別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比如塑料薄膜行業,應發展多功能多層共擠及復合包裝技術。雙向拉伸聚酯薄膜國外目前可以生產厚度僅幾微米的產品,而國內大部分企業還只能生產簡單的產品。企業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必然被市場所淘汰。
鼓勵提高出口額。我國塑料制品性價比比較高,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目前出口受影響比較大的,是科技含量不高的大路貨產品。所以協會一直提倡企業提高出口額而不是出口量,根據國際市場需求出口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樣式新穎等適銷對路的產品。
加強國際交流,發展會展經濟。第24屆中國國際橡塑展是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期還將組織“綠色科技,共塑未來”的主題論壇,就現在和未來在行業中如何進行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進行研討。這項工作對實現產業升級幫助較大,同時還可幫助企業加強國際交流,增強海外市場競爭能力。
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將繼續抓好廢塑料的再生利用,提倡在塑料使用過程中重復使用、物盡其用、再生利用。同時將在農膜、管道等行業大力推廣電磁加熱裝置替代電阻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