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我們要在幫助解決全球的挑戰方面至少取得三大突破,即充足且價格合理的食品供應、宜居的住房、持續的水供應以及提高個人健康與安全水平。”——這是陶氏化學承諾的2015可持續發展目標。一直以來,陶氏遵循其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高度負責的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受到社會廣泛認可,陶氏努力為社區及社會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陶氏化學公司對企業社會責任一直都十分重視,這表明企業貢獻社會的決心,其在回報社會上的行動實現了他們貢獻社會的承諾。陶氏深知,企業是社會的一員,在社會中,企業獲得資源和發展的空間,也同時應該懂得回饋社會,支持公益事業。
在對待員工方面,企業一直盡職盡責,對待外部的世界,陶氏也一樣充滿了無限的責任關懷。對遇到困難地區和當地居民隨時伸出關愛的援助之手,并一直在全球多處增加慈善公益事業的資金投入。在中國臺灣遭遇臺風之災時,陶氏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災區捐款,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等。陶氏參與企業社會責任的行為涉及很多方面,在四川地震災區的援助方面更是表現突出。他們不但在四川援建希望小學,陶氏員工還與“仁人家園”組織一同前往四川邛崍,志愿參加建造房屋的勞動,為當地家庭提供經濟適用型住宅。“仁人家園”(Habitat for Humanity)是由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支持的非政府組織,自1983年來陶氏一直在全球范圍內支持該組織的各項活動。自去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陶氏累計物資捐贈總額超過1000萬元,為災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援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重建家園……
除捐款行動外,陶氏還利用自身的產品優勢為災區群眾提供實物支持。陶氏水處理事業部向受災最為嚴重的北川縣捐贈了價值200萬元的兩套水處理設備,每天能夠為6000余名群眾提供潔凈的飲用水。陶氏益農公司多次組織員工慰問災區農戶,不僅帶去免費的農化產品,還組織了400多場培訓課程傳授作物保護的技術,參與農民達4000余人。陶氏的企業社會責任得到可持續性發展機構的廣泛認同。自2000年開始至今,陶氏每年均被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評為全球化工業界中的“可持續發展領導者”,他們堅信,通過企業的不斷努力,一定可以給人類帶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此外,在2009年,陶氏還共捐款300萬元援建四川希望鄉村學校,惠及千余名莘莘學子。陶氏捐建的崇新小學和永泰小學位于四川省中部的資陽市雁江區,這兩所學校竣工后,可以使13個村莊的500多名學生受益。另一部分捐款還用于石川初級中學的翻新工程,惠及10個村莊的650名學生。同時,陶氏通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進行捐贈,資金主要用于建造可抵抗7.0級地震的校舍,同時還將進行學校的師資培訓。此舉再次印證了陶氏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長期承諾。
國際青年成就組織項目也是陶氏和國際青年成就組織(Junior AchieveMEnt)的一個合作計劃,陶氏上海100多位員工都參與到了JA青年培訓課程中來,該課程旨在為年輕人提供職業導航,為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義務提供輔導等。同時,陶氏與國際青年成就組織合作從2009年春季學期起還在上海和北京開展了“我們的城市”項目,鼓勵少年兒童發現并研究城市環境保護問題。該項目課程為期10周,針對京滬兩地33所學校1,800多名三年級小學生進行,旨在從社會經濟學角度對學生們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課程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銀行、職業、貨幣、消費者等與城市相關的社會經濟學概念,并通過課堂活動、實踐和游戲互動等形式加強孩子們對資源和環保的認識,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參與世博,為世博選拔員工志愿者,已經成為陶氏提升公民意識、服務回饋社會的方式,陶氏化學把為世博會盡一份力作為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陶氏員工同樣也把親身參與世博展示中心的志愿者工作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機會。截至目前,公司內部已經招募到150余名上海世博會展示中心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