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金融危機使中國玻纖行業進入到發展低谷,2010年行業剛剛開始復蘇,卻又受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打擊,包括歐盟等國家的在內的反傾銷調查接踵而來。
近幾年來,國內幾家玻纖龍頭公司追求外延式擴張,以增加自身規模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優勢,占有更高市場份額,卻不太重視下游應用領域的開發,沒有花更多精力去研究生產更多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用到的不同規格品種的產品(我國下游制品5000多種,國外有3萬多種),產品同質化,附加值低,使得我國玻璃纖維制品對傳統材料市場的替代進程一直慢于國外,也間接導致國內需求增長一直弱于國外。另一方面我國下游玻纖制品行業(以FRP為代表)集中度很分散,沒有形成強勢的龍頭企業整合市場,引領深加工制品的發展。因此,在玻璃纖維產業鏈結構中我國和歐美發達國家形成了不同的產業格局,我國粗紗產業壯大,深加工制品行業弱小,國外正好相反。我們認為在我國對海外粗紗產業替代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會促使國內企業將視野轉向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制品行業,積極開發新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產業鏈,增加利潤點。此外,在節能減排概念逐步深入人心的當下,比模量比彈性更高的高分子纖維材料所具備的質輕高強抗腐蝕等特性無論是應用在交通還是建筑領域都是符合低碳環保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的,因此下游產業發展拉動玻纖需求的動因會比前十年更快更強。
玻纖主要用于建筑、交通運輸、電子電氣、風電、汽車、船舶等領域,其中前三個行業對玻纖需求分別占到玻纖總需求的31%、26%、15%,其它幾個行業對玻纖的需求量也正在迅速提高。玻纖的下游行業中,傳統領域如建筑、交通等行業的需求已經被國家基建投資拉動起來;新的應用領域中,如各種工程材料、環保材料等,也將隨著汽車、新能源等行業而逐步復蘇。
低碳經濟將推動玻纖工業快速發展
玻纖和玻璃鋼專家趙鴻漢曾指出,著重強調了玻纖工業的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緊密關系,結合講話內容與我們搜集的材料,低碳經濟與玻纖工業的關系如下。
1、單位強度能耗低,替代效應顯著
玻纖噸能耗已降到0.8噸標準煤以下。從每立方米強度價格、每立方米強度能耗的水平看,玻纖僅有鋼的40%,鋁的10%。國外研究報告認為,未來10-20年,玻纖替代鋼、鋁、木材、PVC等傳統材料,將導致全球玻纖行業產值從目前的80億美元增長到400億美元。
2、建筑及工業設施保溫
08年消費結構中,建筑及基礎設施占比27%,主要用于屋頂防水材料基材、外墻保溫系統、公路與鐵路路基等。在各類外墻保溫系統中,幾乎全部使用了玻璃纖維,如國外使用最廣泛的聚苯乙烯、聚氨酯板,均必須使用玻璃纖維增強。玻璃棉則可直接用作墻體保溫材料。“美國每年進口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約8 億美元。進口量最大的三種產品是保溫材料用非紡織玻璃纖維絨(batts)、玻璃纖維粗紗(含玻璃棉)及其制品和其他非紡織玻璃纖維保溫材料,約占總進口的45%。”工業設施占比24%,主要用于各類儲罐、管道和工業設施保溫。在交流中,一家下游企業表示正準備投資建設一家玻纖保溫材料廠,生產用于鋼鐵、水泥行業的保溫材料。
3、降低交通工具重量,減少油耗
汽車和船舶占比25%,汽車和船舶使用玻纖可以降低重量,從而減少油耗。
4、風電葉片用量快速增長
風電占比約5%,09 年上升到10%,增長了一倍。
“十二五”規劃及環保標準制定
玻纖行業“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從以發展池窯為中心,轉移到完善池窯技術、發展玻纖制品加工業為主的方向上來,發揮現有池窯產能,淘汰、限制落后產能”。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不鼓勵繼續新上產能,將產能穩定在300 萬噸;第二,大力發展玻纖深加工產業,推廣玻纖應用;第三,以節能減排、環保標準,淘汰落后產能,限制小企業發展。
總體來看,經歷此次反傾銷的洗禮,行業產能擴張處于冰凍狀態,國外產能、國內落后產能受到沉重打擊。節能減排、下游產業向我國轉移,保證了玻纖的長期需求增長。如果未來兩年大工程超出預期,玻纖的反傾銷是國外三巨頭和國內三巨頭斗爭的必然,不能阻礙國內下游市場需求向好,這種將會為中國玻纖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