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集成能力不斷進步
“衛星的減重以克計算,如果衛星自重可以減輕一些,那么衛星可能多帶一個相機或望遠鏡,也可以多完成一些使命。”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匡乃航介紹說。
資料顯示,碳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抗蠕變、導電、傳熱等特性,屬典型的高新技術產品。由碳纖維和樹脂結合而成的復合材料,由于其比重小、韌性好和強度高而成為一種先進的航空航天材料。航天飛行器的重量每減少1公斤,就可使運載火箭減輕500公斤。因此,在航空航天工業中普遍采用先進的碳纖維復合材料。
據介紹,嫦娥二號定向天線的重要支撐部分——定向天線展開臂,便是由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研發的,由碳復合材料制成,總重量僅500余克,較使用鋁合金材質減輕近300克,但承重能力毫不遜色于鋁合金材料構件。
實上,除了在航天領域,在民用和軍用航空領域,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工業企業立足于從原料、技術、設備的全面國產化,大大提高了我國碳纖維領域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集成能力。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擁有PAN基T300高性能碳纖維完整的知識產權體系,全面實現軍用碳纖維的國產化,對于打破國外對高性能碳纖維的壟斷和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哈爾濱天順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它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攻克了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的關鍵技術,中試產品達到了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價值;而江西省國防科工辦日前也宣布,由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研發的國產碳纖維復合材料近日實現首次裝機件試制,即將裝備獵鷹06高教機,這將大大節約獵鷹復合材料的制造成本。目前,國產碳纖維復合材料已推廣至機頭罩、方向舵等數個大部件,這些也是即將在獵鷹06上實現裝機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