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際競爭力 專家為我國乙烯發展建言
2010-10-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煤化工 乙烯
持續推進國產化提升國際競爭力
到今年底,我國乙烯產能可達1476.5萬噸,居世界第二位。但中東乙烯和國內煤化工發展對我國乙烯工業形成挑戰。在天津石化承辦的第16次全國乙烯年會上,專家組提出,乙烯行業應持續推進國產化和生產優化,應對國內外挑戰。
國產化是這次會議的一個亮點。現在,我國乙烯生產裂解技術和分離技術都已實現國產化。裂解爐、三機、冷箱、低溫罐全面國產化的80萬噸/年乙烯成套技術LECT已在武漢乙烯工程中建設,已投產的天津百萬噸乙烯國產化率達78%。據悉,國產化的15萬噸裂解爐已在鎮海投產,30萬噸裂解爐正在研制中。國產化可降低購買國外技術的高額成本,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總工程師王子宗認為,國產化分工藝國產化、裝置國產化和工程國產化三個層面,實現國產化需改變全行業的舊觀念,增強對國產化的信心。國家鼓勵和加強行業間合作也很重要。我國乙烯生產的裂解技術和分離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輻射管技術領先于國際水平,下一步應加強實踐,全面推廣。
生產優化是會議的又一亮點。會議專家組認為,推進原料優化、生產高附加值的多樣化產品,建設大型的煉化一體化基地是提高乙烯行業競爭力的具體方案。選用輕質化的石腦油、輕烴和乙烷、甲烷氣體原料是優化的途徑,原料優化后乙烯收率最高已達35%。發展高附加值的多樣化產品能把中國油質較重的劣勢轉化為優勢。煉化一體化和規模化發展可促進管理優化。
全國乙烯年會專家組組長王強認為,不必懼怕中東乙烯沖擊,競爭可促使國內乙烯生產向高端轉型。煉化一體化發展和精細化管理可緩解乙烯擴能帶來的原料緊張問題,還能實現煉油化工雙向互補,變廢為優,節能降耗。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