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應用仍臨兩大門檻 效率暫難超化石能源
2010-10-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新能源 化石能源
流動性充裕,資產價格上漲,企業家、投資者和投機者都希望找到一種新的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以刺激缺乏亮點的全球經濟。
以新能源為核心的變革似乎正成為人類第四次技術革命的突破口,由新能源板塊帶來的投資機會正被人們追逐。
盡管新能源概念,新能源技術革新風生水起,但對新能源的利用并不能說已經起步。
9月27日,由中國經營報社、China Economist雜志在北京舉辦的透視中國——“新能源·新經濟”宏觀經濟高層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工經所能源經濟中心主任史丹就新能源大勢進行了解讀,而英利集團、華銳風電等國內新能源新銳企業的高管也出席了本次論壇,共同探討我國新能源經濟的競爭力構建、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投資機會。
“現在對新能源利用沒有起步,主要原因還是資源定價機制沒有理順,價格應該是優化資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但是傳統化石能源成本還是比較低。”大成基金的行業分析師陳鵬宇分析說。
新能源的推進似乎是一個矛盾——化石能源夠用而且便宜,為什么要用一種更貴而且效率低的替代能源呢?史丹在新能源論壇上表示,從解決我國資源和環境約束的途徑來看,一個是提高能效,另一個就是進行化石能源替代,替代途徑就是發展新能源。
“從技術上講,到目前為止,化石能源仍然是經濟效率最好的能源。在世界的工業化過程總體處于化石能源巔峰時期這樣一個階段,要使用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種新資源,難度較大。原因不是在技術上沒有可行性。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環境和碳排放是一個公眾利益,如果企業創新的結果是獲得很多公眾利益,而自己的投資沒有獲得回報的話,企業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在新能源論壇上表示。
金碚認為,在新能源發展過程的動力機制上,新能源開發必須要突破兩個門檻,第一個門檻是資源和環境的凈收益要為正;第二個門檻是新能源的效率要接近或者是超過化石能源。“這個現在難度較大,所以各國采取各式各樣的補貼方式,至少能夠補貼到新能源的創新者所得到收益要大體上和化石能源相當,否則企業沒有創新動力。”在金碚看來,由于新能源產業具有強大正外部效益,投資成本高,與化石能源相比沒有競爭優勢,政府大力支持必不可少。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