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率先實現16-DPA綠色合成
2010-11-1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中間體 雙烯醇酮醋酸酯
記者昨天從安徽科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和中科院理化所聯合開發的光化學合成16-DPA(雙烯醇酮醋酸酯)噸級示范生產線試產近兩個月以來,已經完成技術調整和工藝優化,產出合格產品,即將進入批量生產的穩定運行期,這意味著我國成為世界首個擁有16-DPA綠色合成工藝的國家。
據該公司董事長趙厚法介紹,該項目依托中科院理化所的專利技術和研發平臺,以黃姜等植物提取物為起始原料,以動物血液提取物為光敏劑,利用空氣中的氧作為氧化劑,通過光能引發氧化反應生產16-DPA。中試產品經檢測,性能指標達到企業標準要求,現已通過浙江仙居藥業、德國拜耳、韓國大雄等用戶試用。由于新工藝反應條件易于控制、后處理過程簡單,所得產品純度由原來的98%提高到了99%以上,成本降低5%。
趙厚法告訴記者,新工藝首次實現了16-DPA的綠色合成,其最大創新點在于將光化學引入16-DPA的合成過程中,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鉻鹽氧化法污染嚴重的問題。他解釋說,傳統16-DPA生產采用熱化學工藝,以三氧化鉻作為氧化劑,不但反應過程能耗高,且每年含鉻廢水排放量達上萬噸,成為巨大的重金屬鉻污染源。更讓人頭疼的是,鉻回收成本很高,回收后的利用價值卻低,而從事16-DPA生產的均為中小企業,給集中處理含鉻廢棄物帶來極大難度,鉻污染已成為制約該行業發展的瓶頸。
國內外許多研究單位曾以過氧化氫等作為氧化劑進行16-DPA的合成研究,但目前均未達到產業化水平。為避免鉻污染,西方發達國家自2006年起就已禁止該產品的生產,全部從其他國家進口。目前,16-DPA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據介紹,16-DPA是起到抗衰老作用的一種重要生理活性物質,是大約90%甾族藥物生產的中間體,國際年需求約2~3萬噸,預計今后每年將以15%左右的速度遞增。未來幾年內,科寶公司有意增加一條同等規模的生產線,同時16-DPA下游產品的開發也已逐步展開,力爭到2015年在該公司形成光化學產業集群。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