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紡織新材料與低碳經濟是本世紀經濟發展的重點,而且發展速度很快。新型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密度、拉伸強度,明顯優于傳統鋼材、鋁材、玻璃鋼等材質。通過降成本、紡機設備改造、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產品的加工工藝,拓展應用空間,碳纖維復合材料更具市場競爭力,功能性纖維及高技術纖維、高技術納米復合纖維材料、高性能耐高溫纖維新品件等的開發應用,必將擴充紡機設備的市場需求。今年紡織行業實現減排,染整設備是關注的重點,化纖等其他設備領域也會引起重視。除減排外還有節能環保,要推廣應用具有高強、輕質性能的新材料、節能電機等產品,降低紡織機械裝備能源消耗水平,為紡織工業整體節能降耗提供技術保障。
紡機行業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的調整與振興的10項重點成果旨在通過關鍵設備和技術提升,來促進紡織機械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持續發展。
目前紡織機械市場需求特點是仍然以中高端設備市場需求為主。節能減排及淘汰落后產能,已成為紡織機械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下半年突出對化纖、印染等行業的中小企業,綜合運用金融、環保、土地、產業政策等手段,淘汰落后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并防止落后產能的異地轉移。同時,納入“環保、節能節水項目所得稅優惠目錄”的投資項目,將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政策。
行業經濟形勢總體向好
今年以來,紡機行業的市場形勢總體向好。紡機企業訂單充足,對上半年供不應求的火爆市場始料不及。今年以來,歐美市場回暖得沒有那么快,出口市場增長反應為補充庫存。機械行業受宏觀調控影響,經濟增長平穩放緩,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不及紡機行業。由于今年棉花減產,加上印度曾一度禁止棉花出口,國內市場投機炒作因素比重增大。搶購、囤積棉花現象嚴重,導致棉紗價格提升,棉紡市場異常火爆。棉花原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吸引了部分原來投資房地產、煤礦的投資者,將資金轉向棉花和棉紗市場,帶動棉紡設備需求的增長。紡織企業基于對人民幣升值和對原材料價格增長的預期判斷,拼命囤積原料,使產業鏈上游旺盛,下游萎縮。在以上需求因素的驅動下,上半年紡機設備出現了銷售火爆的局面,第三季度有所放緩,全年紡機行業經濟運行狀況企穩向好,維持穩健的發展態勢。相對上半年的火爆,下半年紡機市場有所減緩,呈現高開低走趨勢。
王樹田提出,紡機市場的增量只有排除補充庫存的需求和投機的存量,才是正常的增長。上半年的市場火爆使企業喜中有憂,現實存在的問題有:目前已到手的訂單能否按期交貨;超能力的訂單是否會影響產品質量;供不應求是否會失掉部分市場;資金能否及時回籠等。這種快速增長的勢頭下半年很難持續。而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滿足紡織行業小批量、多品種、深加工、高檔次需求以及具有高效、節能、減少用工優勢的紡機設備仍會暢銷無憂。紡織機械行業經濟走勢整體是向好的,對其發展前景應充滿信心。
未來,紡機行業的結構調整趨勢將更加明朗化,市場更加傾向那些自動化程度高、能夠節省用工、提升紡織產品質量的節能減排機型。高端紡機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密切關注外部影響因素
王樹田希望紡機企業考慮工業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密切關注和了解紡織行業的市場變化,以便更加準確、有效地安排2011年的生產經營工作。
據了解,明年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可能實行“一松一緊”的方式。央行貨幣政策收緊,以此可防范通脹和部分領域的資產價格泡沫,控制好應付未來通脹的提前量;財政政策可能繼續寬松,在保持一定規模赤字的同時,在民生等領域進行針對性的“點調控”。在美聯儲推行第二輪“定量寬松”政策的情況下,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國內通脹壓力將持續至明年上半年,中國年內或再次加息。
由于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企業長期訂單的數量明顯減少。紡機企業需要把人民幣升值可能對外貿產生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以加強對于對外投資的促進作用。
我國紡機企業面臨的另一挑戰是生產成本增加。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等購進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9.8%,高出上年同期工業品出廠價格4.3個百分點。企業用工、用地、融資的成本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