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冷軋堆染色新技術及關鍵裝置的研究開發
主要完成單位:華紡股份有限公司
冷軋堆染色新技術采取室溫堆置固著,不需要蒸汽,能量消耗少,浴比小,水、汽、電消耗是各種染色加工中最低的,冷軋堆活性染料染色無需常規活性染料染色中大量的鹽,固著率高,染料利用率高,廢液排放少,環保效果明顯,節能減排。冷軋堆染色技術以其設備投資少、基建費用低、適應性強、染料利用率高、染色產品布面效果好、色澤飽滿,經工業水洗不褪色,被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家紡、毛巾及其他紡織品的生產。
主要研究內容:項目淘汰傳統的生產工藝,引進進口設備,對染料及助劑進行優化選擇,采用新型冷軋堆染色技術,對其工藝參數進行選擇及優化,實現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在加工過程中,采用松式絲光及烘干,賦予面料自然彈力的最佳效果;其工藝條件全部實施在線跟蹤,大大提高了產品一等品率,為面料帶來嶄新的色彩、獨特的功能、別樣的風格,已成為國內領先的高檔系列舒適環保產品。
項目價值:項目采用室溫冷堆染色,節省了打底機預烘、水洗機汽蒸等工序,大大節省了水、電的消耗。實現比常規染色加工節約用水15%左右、節約用電15%、節約蒸汽20%以上、節約染化料達22%、總出水COD排放減少18%。同時由于不使用鹽類作為促染劑,有效降低了污水處理的負擔。此技術的開發,為環保提高便利條件,帶動國際印染技術的發展,是染整行業的又一巨大革新。采用這項技術生產的產品手感柔軟、自然舒適、懸垂挺括、自然彈性好,生產工藝合理、節能環保、綠色保健、生產清潔,是制成高檔服裝的首選面料。
新型冷軋堆染色面料性能優越,附加值高。其彈性適中,手感細膩飽滿,懸垂性好,光潔無絨毛,已經通過了山東省生態紡織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測和O-Tex100的環保質量認證。根據織物的組織結構特點,開發出高中檔兩類產品,系列產品已經推向歐美市場。
蠟染行業資源循環利用集成技術與裝置
主要完成單位:華紡股份有限公司
蠟染由于工業化規模生產歷史相對較短,其在印染各階段的工藝技術及設備相對其他印染行業較為落后,是印染行業中資源消耗及污染極為嚴重的行業。
主要研究內容:項目重點研究松香的回收及循環利用技術,并成功研發了適合工業化生產的分離提取—多級高溫煉化—過濾工藝對松香進行回收及循環利用,松香回收率由40%~60%提高到95%。
項目同時研究了高溫熱能回收及利用技術,研制出雙級自循環S形無動力式熱交換器及其自動監控系統。經過該裝置處理,高溫廢水的溫度可由80~85℃下降到30℃以下,比常規熱交換技術提高熱能回收率25%。熱能回收率達到90%以上。
項目研究了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技術。根據蠟染各階段廢水的污染特征采取清濁分流,分質處理與綜合治理相結合的方法,對水洗廢水、退蠟廢水及終端廢水分別采用不同的處理工藝進行處理并回用到不同的生產工序中,廢水總回用率達到30%以上。
項目價值:項目實施后,從蠟染廢水中每年可提取松香約4800噸,可新增效益3000萬元。每年可減少向環境中排放COD約14235噸;年可交換熱水21.6萬噸,節約標準煤1440噸,增效108萬元;可年減排廢水30多萬噸,年污染物排放量減少20%。
項目對提升我國印染行業,特別是蠟染行業資源再生利用的整體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項目可以為我國印染行業開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起到示范和推動作用,為我國印染行業的持續發展開辟新的道路,為保護環境、資源循環利用作出巨大貢獻。
紡織服裝生產數據在線采集與智能化管理系統開發及產業化
主要完成單位:惠州市天澤盈豐科技有限公司、武漢紡織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主要研究內容:項目在掌握RFID技術如何在服裝生產線實施應用的基礎上,研究面向服裝行業應用的低頻RFID數據采集終端系統架構、RS485多點并發的實時通訊網絡、RS485通訊的智能信號放大機制、RS485通訊的智能分線系統等應用關鍵技術,開發基于RFID技術的服裝企業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生產任務進度控制、生產物料追蹤以及生產核心環節實時監控調度等功能。其中硬件主要性能指標包括工作模式、標簽類型、多語言轉換平臺,電磁騷擾特性符合國家標準GB9254-A。管理軟件主要性能指標包括開發工具、最大負荷。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價值:項目開發的ETS設備批量生產的成本控制在1000元內,兩年后形成年產10萬臺以上讀寫器產品的生產能力,可實現利稅7200萬元。在整個紡織服裝行業,ETS可給全行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產貨期至少提前一個星期,直接降低延期走貨率30%以上,WIP減少20%以上,疵品率至少減低10%,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促使企業合理整合利用信息資源,幫助傳統企業實現產業升級。
ETS實時數據采集及生產管理系統將作為中國服裝行業領先的生產現場數據采集及管理分析專家,以RFID技術為基礎,可發展成為具有服裝生產線現場管理和數據分析功能的軟硬件完整體系,提高企業效率10%以上。
目前項目經過國內外15家企業、2萬臺智能數據采集終端機的推廣應用,具有很好的推廣和應用前景。
全面分析鮮莖剝皮、機械脫膠、生物脫膠、閃爆加工、高溫蒸煮、堿處理、液氨處理、熱脹染色、二氧化碳超臨界處理等對漢麻纖維結構與性能的影響,為漢麻纖維新型加工工藝和加工設備、紡紗工藝設備、染整工藝設備,以及漢麻增強復合材料的研發提供理論上的依據。
項目價值:項目成果對現實的纖維加工和生產具有很強的實際指導性,表現在:漢麻品質的研究可指導農民種植優質高產的漢麻;加工技術對結構及性能的影響研究指導了漢麻纖維生產技術的研究,指導了西雙版納州第一個年產5000噸新型高技術漢麻纖維加工廠的建設;機理研究為其功能得到充分應用奠定了基礎,同時研究成果還可用于指導其他麻類的應用研究及生產加工。相關企業根據漢麻纖維的性能,有針對性的開發出上百種漢麻服用與家用產品,推動了漢麻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