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要素指引纖維品種創新?
2010-11-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纖維 品種創新 要素
“纖維創新是紡織創新的重點。”就在幾年前,這句話是否成立也許還有些爭議,纖維若干年來扮演的角色只是紡織產業不可或缺的原料。而現在,不論是終端品牌還是下游面料企業,都在實踐中逐漸承認了這種觀點。由此,纖維品種創新的浪潮再次掀起,竹纖維、蠶蛹蛋白纖維、甘蔗渣纖維、PTT纖維等新型纖維層出不窮。那么,是哪些要素指引了纖維品種創新?
試圖擺脫資源束縛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源約束性在各行各業體現得日益明顯。在記者看來,打破長期面臨的資源束縛,尋求可持續的原料來源,既是纖維品種創新的重要原因,也是開發新品種的源泉。
在紡織產業的原料結構中,棉花曾經占據絕對優勢,但終究敵不過化學纖維的迅速發展,與之形成鼎立格局。受各種因素制約,棉花產量持續降低,今年以來價格更是屢創新高,粘膠短纖、滌綸短纖等具有替代功能的化纖用量因此增加,使得化纖在紡織原料格局中又勝一籌。然而,不論是來源于石油這類化石資源的滌綸、錦綸、氨綸、腈綸,還是以棉短絨、木漿為原料的粘膠纖維,同樣面臨資源危機。
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國內纖維產業利用可再生資源開發新型纖維的趨勢愈演愈烈,而粘膠纖維無疑是最適合通過原料變化進行創新的化纖品種。
前兩天,記者在一些大型超市看到,內衣、襪品專區中,采用竹纖維的產品占比很大,消費者對竹紡織品也很有好感。可以說,竹纖維是種類繁多的新型纖維中推廣應用最有成效的。吉藁化纖的天竹纖維及天竹產業聯盟、唐山三友的玉竹纖維、上海中紡物產的云竹纖維,加上宜賓絲麗雅、新鄉化纖,等等。且不論究竟哪家質量好,哪家市場占有率高,幾乎只要是粘膠企業,必定要分上一杯羹,竹纖維熱由此可見一斑。
一個令人欣慰的現象是,當下業界人士談論、推廣竹漿纖維,終于能夠自然地加上“粘膠”這一限定語。
用竹子生產的纖維可分為竹原纖維、竹漿纖維、竹炭纖維3種。竹原纖維受工藝難度大、可紡性不高等因素限制產量較小,竹炭纖維由于一些技術難題有待解決,實現產業化尚須時日。目前市場上以竹漿纖維為主,采用的正是粘膠工藝。很長一段時間,為了不讓環保、可再生的竹漿纖維落上“污染”的名聲,粘膠法是不少業內人士忌諱提到的。而這一現象終于得以改觀,既要歸功于粘膠工藝的技術進步,也是人們認知逐漸回歸理性的過程。
此外,蛋白纖維、珍珠纖維等,多以粘膠纖維為載體,將功能性物質附著其上,從而具備某些特殊功效。
對于主要原料來自石油的聚酯滌綸產業而言,在資源上創新的方法是部分采用生化原料。美國杜邦公司的Sorona聚合物應用生物科技,以玉米為原料,可比石油基聚合物減少30%的能源消耗,同時可減少63%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內以長春大成集團為代表的產學研機構,將滌綸的主要原料石油基乙二醇,用來源于玉米等可再生資源的生物基二元醇代替,而且還在研發利用玉米秸稈制備生物基二元醇的技術,解決“與人爭糧”的顧慮。這些新型聚酯是滌綸品種創新的一種可行路徑。
此外,利用廢塑料瓶等生產再生化纖的路線,也從低端向高端邁進,廢料—再生資源—消費品的新型消費模式,逐漸被消費者認知。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