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技術廣泛用于功能性紡織品
納米技術應用到紡織行業主要是將納米材料用于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目前,我國在開發功能性紡織品方面應用最廣的是將納米材料與紡織材料復合,多數納米復合材料是將納米微粉加到化纖、紡織品或漿料、助劑中。因粉體材料不同,紡織品的功能也各異。目前納米技術應用比較廣泛的功能性紡織品有超雙疏織物、防紫外線紡織品、仿生納米結構生色紡織品、遠紅線納米纖維及紡織品、抗菌防臭織物、抗靜電織物、抗日曬耐老化織物、隱身紡織品、阻燃織物等。
由于納米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大為改變,因而納米技術有望成為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橋梁。將納米纖維或納米級的微粒加入到紡織品中,可賦予該產品某種或多種新功能,特別是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將有更大作為。目前功能性紡織品發展的方向是集多種功能于一身,如同時具有阻燃、防菌、遠紅外、負離子等功能,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產品功能性的多樣化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納米技術紡織品發展的一個熱門方向。
紡織材料中的“納米明星材料”
近年來,納米材料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納米材料因其特殊的催化活性、強磁性、高光學吸收性、奇特的電學性及衛生保健等特性,已在化纖材料的開發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化纖用的功能性添加材料,納米材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主要的幾種納米化纖材料有:
納米碳管:納米碳管是非常優良的導電體, 導電性優于銅材,可作為功能添加劑均勻地分散于化纖紡絲液中, 在不同的濃度下,可以制成具有良好導電性能或抗靜電的功能性纖維或織物; 納米碳管重量輕、彈性模量高, 可作為制作高強高彈纖維的復合添加劑。
納米二氧化鈦(TiO2 ):二氧化鈦納米材料是一種穩定的無毒紫外線吸收劑, 通常可被均勻地分散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中,并利用其對紫外線的吸收作用,有效阻止高分子鏈的降解,減少自由基的發生, 從而達到耐日曬、抗老化的效果。二氧化鈦納米材料對光吸收很強。因而作為添加劑制成的抗紫外化學纖維或織物,不僅可全面抵御UV- A、UV- B 對人體的傷害,而且還能反射可見光和紅外線,具有遮熱功能。
納米氧化鋅(ZnO):納米氧化鋅是具有抗菌、抑菌、除臭功能的納米材料。將共混或復合引入化纖中,制成抗菌化纖。
納米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具有遠紅外線吸收功能。以遠紅外納米材料為添加劑制成的各種遠紅外纖維( 尤其是遠紅外丙綸纖維) , 具有優良保健理療功能、熱效應功能和排濕透氣抑菌功能,主要用于保健制品、野外工作服、遮陽傘及裝飾用布等。
標準檢測缺失成發展瓶頸
目前應用納米技術開發的功能性紡織品的種類很多,但是真正被消費者認可的功能性少之又少。納米抗菌紡織品是最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的功能性紡織品。現在,納米抗菌紡織品已大量面世, 其發展態勢看好,但其安全衛生性的研究遠遠滯后于產品的開發。為此,專家建議,今后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使紡織行業對納米材料產業形成持續、有效的拉動。特別是從長期的生態安全角度,納米材料在紡織材料使用的評估、檢測、鑒定還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檢測評估機構承擔為公眾監督檢測的重任。
同時, 我們還要加強納米紡織品的相關基礎研究工作, 如用納米助劑對紡織品進行整理時,納米粒子在紡織品上的附著率、附著于纖維表面或纖維內部的方式等,目前均尚無有效的表征和測定方法。這勢必難以保證納米紡織品的產品質量,影響納米紡織品的研發。大部分功能性納米紡織品的標準目前尚未出臺,所以如何評估也成為一個大難題。
當前,標準和檢測方法的缺失成為納米功能性紡織品發展的瓶頸。因此, 提高紡織品檢測技術和研究適用于納米功能紡織品的生態標準成為推動納米材料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納米技術將在紡織、纖維、印染領域開辟出一個嶄新的天地,更多更好的納米紡織品將成為21世紀紡織科技的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