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具有生物降解作用,因此成為發達國家消費者青睞的產品,因此其需求量也逐年上升。一些國家甚至喊出了“要黃麻,不要塑料”的口號。這又深深刺激了麻原產地。印度和孟加拉國大大小小的黃麻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迅猛。兩國政府都對黃麻產業采取技術加資金扶持的政策。
印度與孟加拉國是全世界黃麻主產國。除了巨大的出口市場潛力之外,以黃麻為原材料的公司也瞄準了國內市場。但由于高額生產成本和供應鏈管理不善,這些國家的黃麻工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他們雖然嚴重依賴出口,但生產方式仍然沿用傳統工藝,其產品成本十分高昂,且印度歷來把孟加拉看作黃麻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兩國在黃麻國際市場上都處于無序競爭的狀態。
另一麻煩是原材料,黃麻纖維是一種粗纖維,不適宜紡紗織布,但因為其自然的莖葉纖維具有特殊功能,適宜制造窗簾、室內裝潢和輕型毯子。印度國家黃麻研究院與印度纖維聯盟歷經多年努力,終于研究開發出多樣化黃麻產品與及相關的黃麻副產品。
綠色革命以來,谷物生產顯示出多方面的繁榮。這為黃麻工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黃麻纖維也受到來自合成纖維和石化纖維的競爭。由此,黃麻企業家和投資商對黃麻纖維的未來并不確定,他們不愿意在該領域作大量投資并改善生產工藝和條件,更不愿意采納新技術。隨著合成纖維工業的興起和石油化工的雙重壓力下,世界黃麻工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艱辛。世界黃麻主產國紛紛實行配額制,企圖相互消除貿易壁壘,竟相把黃麻出口到發達國家。
然而在黃麻進口國,這些國家卻實行著不同的標準,并不斷的編制新環境與社會標準。全世界公眾的環境意識觸發了產品的生態證書化,環保商標一個接一個出籠。人們希望產品能包含更多的環保信息并減少對環境的沖擊,因此對黃麻纖維的限制也越來越多。
在發達國家,社會與勞工生產標準、社會責任標準也日益成為對外來貨物增稅的工具,公平貿易越來越成為一種理念,他們對黃麻出口國限制也越來越多。不僅如此,許多富裕國家將標準作為非關稅壁壘的借口抗衡發展中國家黃麻出口。不僅如此,諸如印度和孟加拉國還面臨國際市場上多種創新產品的競爭,各種因素根據各自地域優勢競相匹敵。
不僅如此,國際標準甚至已將“識別關注區域”、“良好管理團隊”、“簡易財政計劃”、“現金出入”、“商務計劃與開發的合理性”、“從成熟技術到商品水平”、“開拓國際市場的水平”等等紛紛納入標準測定范圍。其中一些標準甚至涉及到實驗室、試驗工場和基本生產設施。這些標準條件實際上迫使黃麻企業進一步加快更新換代的步伐,提供更加多樣化產品。
為順應國際標準與市場的雙重需要,印度和孟加拉國許多黃麻企業不得不開拓多種門路。開發更多新品,諸如高價值的室內應用:帶有地域特色的室內裝潢、棉麻混紡、服飾設施、甚至外衣和裝飾袋等等,以吸引資金和客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