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B5標準難解成長之痛
2010-1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生物柴油 成品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蓄勢三年、千呼萬喚的《生物柴油調合燃料(B5)國家標準》(以下稱《B5標準》)終于出來,從此,生物柴油取得了真正進入成品油銷售網絡的正式身份。
從記者的調查采訪中了解到的情況看,《B5標準》雖已出臺,生物柴油應用的前景并不像看起來那么美,還存在著諸多困難和不確定性。
打開大門
《B5標準》出臺著實不易,從2007年《柴油機燃料調合用生物柴油(BD100)》剛頒布時開始提出,一直醞釀了三年到現在才公布,生物燃料業界已翹盼《B5標準》多時。
“由于《B5標準》不僅涉及技術、原料、現狀等條件,而且要考慮到國際國內柴油發動機的應用和變化,以及我國國情等因素,因此,我國的《B5標準》出臺是平衡多方面因素后的一個結果。”本標準的起草人中國石化(8.28,0.00,0.00%)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藺建民告訴記者。
正是由于《B5標準》等相關標準遲遲未能頒布實施,使得生物柴油的混配、使用等工作很難開展。這些年來生物柴油生產企業不能直接利用加油站等正大光明的銷售渠道,只能將產品出售給燃油中間商和下游加工企業或只能儲存著自行尋找銷售渠道。因為不能進入加油站,導致我國生物柴油更多只能應用于化學產品、農用動力機械等方面,還未在汽車發動機使用。隨著《B5標準》的頒布實施,游離于場外多年的生物柴油將取得正式入場資格和合法身份,為國內生物柴油進入成品油市場打開了大門,對生物柴油的推廣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
另外,生物柴油標準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包括生物柴油的質量標準,而且包括不同混比產品標準、原料儲存標準、生物柴油加工設備規范等一系標準。只有《B5標準》出臺實施后,才能根據生物柴油產量、市場銷售情況、汽車業反應等因素,考慮制訂《B10》等其他更細化的標準,才有可能實現我國生物柴油發展的路線圖——近期利用廢油、中期開發油料植物、遠期發展工程藻類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B5標準》頒布實施意義重大。
不宜夸大作用
目前相關部門和業界對生物柴油產業鏈是否成熟存在分歧,大多數消費者不了解生物柴油為何物。《B5標準》頒布實施雖然為生物柴油打開了大門,但是意義可能也僅限于此。“決定生物柴油能否順利和多大范圍內進入成品油銷售網絡的因素,是生物柴油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生產、 銷售、使用三方的廣泛接受和認可,這還需要一個較長時間過程。”藺建民說。
滄州科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柴油生產企業,但是現在它只能在生物柴油之外,做一些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和貿易工作來維持企業生存發展。總經理陳秀山告訴記者:“《B5標準》頒布實施后,生物柴油發展也很艱難。原因有二:一方面找不到好的原料來源,另一方面找不到好的買家。”
浙江最近柴油荒鬧得很厲害,在浙江各地隨處可見各個加油站長長的加油隊伍。即使在這種背景下,也沒有銷售企業考慮加入部分生物柴油。中石化浙江油品儲運公司經理杜烈洲告訴記者:“生物柴油企業不多,供應也很少,所以目前沒有把生物柴油引入成品油銷售網絡的計劃。”除了產量少外,民營企業生產的生物柴油質量參差不齊,也使加油站對它們不感興趣。“我們的油很難進入加油站,直接影響了我們產能的擴張。”陳秀山無奈地說,“我們的生物柴油想進入成品油市場,至少要比石化柴油每噸低500元甚至更多才會有人購買。”
與民營企業不同的是,中石化、中石油等國有企業手握全國絕大多數油氣資源和大多數加油站網絡。但是,這些巨頭對生物柴油似乎興趣也不大。這不僅制約了生物柴油走進正規加油站,而且也影響到《B5標準》的實施效果。 幾大石油公司為何對發展生物柴油不感興趣呢?據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分析,我國生物柴油每年只有20多萬噸的產量,根本滿足不了基本的市場需求。除開這個因素外,生物柴油的利潤已經很低,很難激起行業巨頭的興趣。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認為,雖然國家出臺了《B5標準》,但是這個產業的持續發展仍然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支持,包括生物柴油推廣宣傳措施、稅收優惠、地溝油統一回收政策以及更完善的調和燃料質量體系標準等。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培育、豐富生物柴油產業鏈,促進形成良好的投資氛圍,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
需要政策支持
“生物質能源等新興產業都特別依賴政府的長期有力支持,這從各國政府支持和發展情況都能得到證明。”農業部能源生態建設處處長李景明告訴記者。
生物柴油等綠色新興產業,很多人不熟悉,前期投入較大、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在這些新興產業剛剛興起的時候,優惠政策必須是長期有力的,否則很容易演變為企業的一種短期行為。從發展生物柴油的經驗來看,許多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丹麥、意大利、愛爾蘭和西班牙等都采取了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生產和使用生物柴油。美國對生物柴油的銷售商給予0.5~1美元/加侖的補貼,而且至少有5個州正在考慮制訂稅收鼓勵政策;德國農民種植為生物柴油做原料的油菜籽可獲得1000馬克/公頃補貼,并對制造生物柴油予以免稅等。但是,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生物柴油產業鏈出臺任何具體的優惠措施。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目前生物柴油行業發展處于低潮期,一些有意繼續投資或擴建的生物柴油企業都在觀望。它們都期望政府在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等方面進行更廣泛和更深入的支持,扶持產業發展。
針對當前生物柴油的尷尬處境,藺建民認為,發展生物柴油作為國家的一項戰略性舉措,政策性強,難度大,與市場發育關系緊密,涉及原料供應、生產、混配、儲運和流通及相關配套政策、質量標準、法規的制定等各個方面。最好能對生產者、銷售者、用戶等各方都實施相應的補貼優惠政策,并加強社會性宣傳引導。只有在社會各方的共同推動下,生物柴油產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