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液化氣摻二甲醚:卿本佳人奈何成賊?
2010-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二甲醚 液化氣
備受關注的瓶裝氣摻二甲醚事件,在省兩會上也引起熱議。在一片喊打背后,本報記者與業內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探尋液化氣和二甲醚市場的規范之路。
實際上,二甲醚也是一種新型環保、經濟的重大替代性能源產品,但因為安全問題,國家規定二甲醚混合液化氣不能用于民用市場。省政協委員劉立平提交提案,緊急呼吁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制定相關標準,讓百姓用上安全環保的液化氣和二甲醚。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民用液化石油氣領域,摻入液化氣的二甲醚比例從15%至35%不等。由于國家標準的缺失。二甲醚已經到了只能一路“無標準”一路不停“違章”的地步。
市場跑到了標準之前
據了解,二甲醚具有優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潔、動力性能好,有著難以比擬的綜合優勢。為促進二甲醚的推廣使用,去年7月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宣布,二甲醚增值稅稅率由17%降低至13%。全國各地二甲醚項目也紛紛上馬,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中國石化等企業投資建設的內蒙古鄂爾多斯300萬噸二甲醚及其配套工程已經啟動,投資總額為210億元。
但直至目前,二甲醚項目依然面臨著十分尷尬的生存境地。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煤化工中心副主任、醇醚燃料專家申同賀教授指出,目前二甲醚的標準還未出臺,“身份”問題還未確認,二甲醚項目潛藏一定風險。
據介紹,我國至今為止僅出臺《城鎮燃氣用二甲醚》(CJ/T295-2007)標準,而二甲醚與液化氣摻燒比例、二甲醚鋼瓶罐裝標準等條文的滯后,影響了二甲醚產業向市場推廣進程。
風起云涌的二甲醚市場跑到了國家標準的前面,這直接導致了全國各地二甲醚市場紛紛“闖紅燈”。在去年第四季度,廣州市質監局抽檢了全市33家液化石油氣站,有12家違規添加二甲醚。
在此前的采訪過程,廣東省質監局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坦言,在民用領域,二甲醚摻入液化氣既無國家標準也無地方標準,如果遭到投訴就只能按照“違規”來處理了。
目前條件下摻用不安全
記者了解到,在2007年國家建設部等有關部委便提出了出臺二甲醚混合液化氣在民用方面的標準,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下文。劉立平建議,在國家標準出臺之前,如果我們廣東能先行一步,出臺地方標準,將會大大促進整個產業良性發展。
劉立平表示,“國家應扶持二甲醚發展,以滿足市場需求,促進其規模化和產業化,加快在條件較好的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試點投放使用二甲醚,建立二甲醚產業鏈配套措施。”
劉立平說,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以煤炭為原料生產燃料用甲醇和二甲醚,具備環保性、經濟性及能源供應的可持續性諸多特點,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充分宣傳其利用價值,同時我們也必須告訴普通消費者,在目前條件下家庭使用二甲醚存在安全隱患。
劉立平建議,鑒于液化氣中摻雜二甲醚由來已久,他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組織檢測居民家用煤氣罐,盡最大可能排除由于混雜使用帶來的氣罐腐蝕,降低安全隱患。
聲音
省政協常委孟浩:摻二甲醚是個誠信問題
省政協常委孟浩說,行業標準還沒出來,為什么要加二甲醚,就是因為加進去以后,可以按液化石油氣的價格,牟取更多的利益,這是一個誠信問題。
二甲醚到底有毒沒毒,按照相關介紹,二甲醚是無毒無害,是易燃的,不僅可用于工業,也可用于民用。二甲醚也有自身特點,其對閥門膠圈產生影響,會使膠圈收縮。危害是在這里,但經營者沒有把這個信息告訴消費者。經營者應該明確告訴消費者是否加了二甲醚。政府相關部門,封了工廠并不能降低當中的危險,需要做的是,告知社會二甲醚的真正情況,已經加了二甲醚的氣罐要加強安全使用和防范措施,需要宣傳,最好能組織檢測。
省人大代表朱列玉:不能簡單地一封了之
省人大代表朱列玉表示:“二甲醚如果既清潔又廉價,我們當然可以用。不能一封了之,不能簡單化,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待科學的產品。”
朱列玉認為,如果相關規定不合理,有關部門應該進行調研,然后再進行調整。如果有了詳細的調研“明年我可以向人大提交議案。”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