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科研儀器研發水平,特別是能否研制出原創性的科研儀器,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基礎科學研究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潛力。然而,當下原創性的國產科研儀器常常是“千呼萬喚難出來”,原因何在?蓋因“欠賬”太多。
一欠需求牽引
這種牽引首先應該表現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以及生產的具體任務對某種儀器的需求上。有了需求,才會有人去研制和生產儀器,如果這些儀器能夠占領市場并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自然會有人去做。
目前牽引拉動方面的主要問題是我們的科研還遠未成為當今世界的領跑者,反而是以跟蹤研究居多。這種狀態下所用的科研儀器以已經商業化的、有錢就買得到的成熟產品為主。而目前擁有充足經費的采購者們傾向于采購比較現成的進口儀器,似乎除了國防等領域需求的高端儀器,很少有人愿意進行自主研發或采買國產儀器。
實際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實驗科學研究工作必須依靠有自己特點的先進科研儀器,特別需要那些運用到許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的自主研發的儀器,這樣的儀器沒有現成的產品可買,即使有類似的也需要買回來再升級改造和進行系統集成。顯然,如果不重視儀器的研發,在實驗手段這個環節上就輕易地輸掉了關鍵的一局,在國際科技競爭中直接使自己處于落后的位置。
此外,國人慣有的崇洋心理,還造成同檔次的國產貨無法和進口貨平等競爭,這種現象在高端科研儀器方面表現尤其明顯。
要形成高端科研儀器研發的有效牽引,一方面,研究工作要超越目前的跟蹤模仿階段的“二流”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的“一流”水平;另一方面,儀器研發水平本身也要上去,幫助大家建立對國產科研儀器的信心。
二欠投入和政策
目前我國的儀器研發經費是不足的,而且還很不均衡,因此“錢”必然長期困擾儀器研發工作。
我們應該注意到,除了直接投入,目前用在采購儀器上的錢,有一部分實際會間接用到研發上,因為如果國內的科研院所都能花比較多的錢用于采購國產的新型科研儀器,就可以使國產科研儀器的創新—研發—銷售形成一個順暢的良性循環,如能讓企業樂于投入大筆的經費在研發環節,這樣研發和生產的隊伍也容易穩定,自然會對創新非常有利。
因此,在科研儀器采購的經費安排上,也應有適當的政策鼓勵科研院所采買國產儀器,雖然這些國產儀器在技術指標上尚不能全面和國外進口儀器抗衡,但是卻在使用、維護和維修方面要比進口儀器便利和便宜得多。
此外,大到國家,小到一個具體的單位甚至課題組,都欠缺一些合理、穩定的針對儀器研發的激勵政策。當前的考評和獎勵體系中,罕有涉及自主研發儀器的工作量如何換算的內容。這種激勵政策的缺失,造成科研人員除非必須或者自己本身癡迷于儀器的改進和研發,否則基本上不會對儀器的自主研發感興趣。
為了搞好原創性的科研儀器研發,項目主管部門應該把儀器自主研發成果作為科研項目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各單位在制定員工考評和獎勵制度時,應該明確新儀器開發和改進方面工作量的計算標準及相應的獎勵規格,這樣才能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科研儀器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