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巴斯夫的研發預算仍將繼續維持上一年的高水準,預算總額達13.8億歐元。巴斯夫執行董事會成員兼研發執行總裁凱邁業博士在2010年1月28日舉行的研發記者招待會上確認了這一消息。2009年巴斯夫的研發經費接近14億歐元,略高于2008年的13.5億歐元。
凱邁業博士在闡釋巴斯夫的長期研發承諾時說:“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巴斯夫才能憑借競爭優勢實現高于市場的增長。無論市場好壞,研發戰略的連貫性都非常重要。”他還補充說,巴斯夫的研發戰略旨在加強現有產品組合,針對不同客戶開發系統解決方案,以及提供解決方案應對未來因全球趨勢而帶來的挑戰。擺在我們面前的復雜問題包括如何為日益增長的人口提供水、食物、能源、交通運輸及移動通訊。巴斯夫針對這些與技術和化學相關的全球趨勢,為企業的戰略研發定下了五大增長領域:作物生物科技、白色(工業)生物科技、納米技術、能源管理和原材料變化。
“全球研發部門9300多名員工正是推動巴斯夫實現遠大研發目標的主要動力。在他們的努力下,3300多個項目正不斷轉化為巴斯夫的新業務。”凱邁業博士強調說。同時,巴斯夫也必須順應化工行業正在發生的模式變遷。決定企業成敗的,不再是新的分子,而是新效果、新系統及系統解決方案、新成分及新功能材料。“只有通過國際合作和跨學科合作才能解決這些復雜問題。”他解釋道。
商業與科學攜手邁向成功
通過記者招待會第二部分中展示的巴斯夫研發合作三大成功案例,人們不難理解國際化知識網絡在應對未來挑戰方面的重要性。這三大案例分別是:推動有機電子技術發展的路德維希港生產基地聯合創新實驗室、致力于防護性生物薄膜研發的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項目和海德堡大學的催化研發實驗室(CaRLa)。
目前,巴斯夫這一和海德堡大學聯合設立的實驗室已經成為催化研究圣地,吸引著全球各地催化研發人員。在對催化研究實驗室(CaRLa)的成績進行評估后,今年年初,巴斯夫、海德堡大學和巴登-符滕堡州決定將實驗室的運行時間和資助期限再延長五年。在這里,來自巴斯夫和海德堡大學的研發人員將就均相催化領域的基礎和工業研究問題展開合作。自三年前建立以來,催化研究實驗室已經成為商業與科學攜手的一個突破性試點項目。在“校園工業”這一箴言的指導下,實驗室為巴斯夫帶來大量來自學術界的催化研究新理念和推動力。在項目初期,實驗室將重點放在了新催化劑的篩選上,包括用于不飽和羰基化合物受控氫化和烯烴歧化的催化劑的研發和改進。隨著首項聯合專利的應用和公布,實驗室又朝著發明新材料、將更高效催化劑應用于生產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