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防腐技術獲山東技術獎
2010-3-10 來源:網絡
關鍵詞:宏泰防腐 海洋腐蝕防護 海洋工程防腐技術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一項成果——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控制技術及應用摘得200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桂冠。這項技術的應用挽回了1萬多億元的損失,帶動出3000億元海洋防腐產業。
過去,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是海洋腐蝕防護的“短板”。“將一塊鐵分五段,一段暴露在大氣中,一段受海浪拍打,一段隨潮汐漲落時隱時沒,一段浸在海水里,一段埋在泥沙里,哪一段受腐蝕的程度最大?最終實驗表明,是受海浪拍打的那一段,這也證明大海浪花飛濺腐蝕性是最強的。”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侯保榮院士道出了浪花飛濺區防腐技術的重要意義。
“青島《五月的風》雕塑迄今已維修兩次,主要原因就是生銹。青島每年因海水腐蝕造成的損失保守估計也在50億元到60億元。所以,實施海洋防腐措施,是能夠省出驚人財富的。”侯保榮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還無法根除海洋腐蝕,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海洋腐蝕,進而減少甚至最終避免海洋腐蝕損失。
這一項目采用在鋼結構表面冷噴涂鈦鋁鋅/陶瓷/樹脂復合涂層的辦法,提高鋼結構件在海水腐蝕環境中的使用壽命,已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它主要包括5項課題:現役海洋鋼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防護修復技術及工程示范、新建海洋鋼結構超厚膜有機防腐涂料、海洋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涂層保護與修復技術、海洋石油平臺陰極保護自動監測與控制技術和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機理的研究。這些成果不僅可以用于新建鋼鐵設施的腐蝕防護,對于已建鋼鐵設施腐蝕修復的保護效果更好,還可應用于各種腐蝕環境下的地下管線保護,適用性廣且經濟實惠,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
2004年,侯寶榮院士與國家級高科技企業宏泰防腐公司聯合建立了山東省腐蝕科學重點實驗室生產基地,由宏泰防腐公司負責成品測試、生產以及市場拓展和應用等終端開發,實現了科技成果產業化。5年來,這家企業的銷售額連年直線上升。獲獎的浪花飛濺區包裹修復技術就是宏泰防腐今年的業務重點。
宏泰防腐公司的負責人翟慎寶介紹,該公司引進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控制技術后,采用優良的緩蝕劑成分和能隔絕氧氣的密封技術,為浪花飛濺區的鋼鐵設施涂上防蝕膏、纏上防蝕帶、安裝上防護罩,再進行端部處理,就像為易蝕建筑穿上嚴嚴實實的“防護服”,能使浪花飛濺區鋼鐵結構的安全服役時間達到30~50年,而成本只有國外同類產品的1/5。
巨大的腐蝕損失,也蘊藏著龐大的防腐市場。目前,宏泰防腐采用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控制技術,在青島港的應用面積已經超過了1000平方米,成為宏泰防腐在海洋防護領域的示范工程。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