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局部過剩 滬膠易落難升
2010-3-15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關鍵詞:乳膠 合成膠 復合膠
在供應充裕情況沒有大改觀的情況下,膠價有望順勢下調至22000-23000元/噸。該行情也可能會是1月份的翻版。不過,基于全球經濟形勢逐步好轉,膠價轉折下跌的基礎也并不具備,因而,具體操作時應掌握好短線做空的節奏。
春節后,滬膠價格從25000元/噸上方盤踞了近一周時間,但最終未能向上走出突破行情,并在3月初開始震蕩回落。隨著膠價回落,多空雙方分歧再次上升,這表現在滬膠持倉增加上。截至3月12日,滬膠持倉總量突破了27萬張,持倉水準直逼年內1月中旬創下的276364張高點。
首先,自2010年1月初以來,SCRWF/全乳膠的平均價格一直運行在25000元/噸下方,不過最低也不曾跌破23000元/噸。總的來說,一季度現貨膠價格運行態勢比較平穩。
相對而言,滬膠波動較現貨價格劇烈。1月份,滬膠期貨價格最高曾探至26000元/噸上方,最低則在2月跌破了22000元/噸一線,波動幅度幾乎雙倍于現貨市場。誠然,當現貨價格低于期貨價格時,期貨價格有回落需求,而當現貨價格高于期貨價格時,則期貨價格又有回升需求,因為現貨市場對實際供求關系的反映更為真切一些。
另外,還需要關注進口膠的成本情況。一季度,青島保稅區的現貨報價大致在2900-3300元/噸的區間報價,若以復合膠零關稅作計算參考,進口膠成本的上下檔大致在23100-26300元/噸區間。由于進口膠國產膠存在升水條件,因此進口膠價往往成為膠價上檔阻力參考。
其次,近期交易所天膠庫存一直處于下滑狀態,這與膠價下跌之間構成較為明顯的背離特征。事實上,交易所庫存僅僅是天膠社會總庫存的一部分,即顯性庫存部分。因此,交易所庫存變動與實際庫存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由于我國天膠供應的對外依存度已大大超過70%,因此筆者更傾向于從進口量的角度來對國內供應量作評估。
1月份,我國進口了17.18萬噸天膠,同時進口了12.71萬噸合成膠,橡膠資源進口總量接近30萬噸,同比增幅超過了罕見的180%。僅從天膠進口量來看,1月份天膠進口量僅低于2009年的3月、4月和12月份的進口量,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連續兩個月進口量超過17萬噸在近幾年都是絕無僅有的。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合成膠的進口量上,因此,一季度國內橡膠資源的供應應該說是相當充裕。而交易所天膠庫存的滑落則于1月份發生的大量交割不無關系,而與實際供求關系并無密切聯系。結合現貨膠價與進口膠價格之間的倒掛情形,也不難看出國內膠的供應在階段上處于略過剩狀態,這也反映在期貨價格在25000元/噸徘徊不前的實情上。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