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受石化協會“追捧”
2010-3-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精細化工 拜耳 羅門哈斯
不平凡的2009年,對于錦州市精細化工項目發展卻是效果較好的一年,其中12個精細化工重點項目為該市助燃添彩。并且這批項目資產投資合計23.2億元,項目建成達產后,可新增銷售收入55.7億元。江蘇金浦集團在2010年將投資8.3億元與中國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公司合作加工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可見精細化工市場發展如此火爆,受到全國化企的無比青睞。
精細化工行業發展步伐
在2008年,化工中間產品--精細化工行業產品大多受到下游行業產品價格的影響。由于宏觀經濟進入短期不可逆轉的調整階段,精細化工產品銷售呈現出不利態勢,企業效益逐步下降。作為精細化工的上游行業影響因素,石油、礦石和電力行業的產品價格變動影響了精細化工行業的發展。
2008年,精細化工行業的規模保持一定增長,規模增速明顯下降,資產增速較上一年下降5個百分點,負債增長率繼續下降。而利潤增速下降14.69個百分點,資產和利潤的增長速度都低于20%。
2008年,精細化工行業運行特點是:精細化工效益不佳,產量增長速度降低、精細化學品價格呈現沖高回落的態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開始回落。
2009年,精細化工行業的增長速度將繼續減緩,產量維持小幅增長。精細化工行業進入了調整發展規模和發展方向的階段。眾多精細化工企業效益將繼續下滑,基于當前國內外經濟增長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的情況,短期行業發展將繼續趨緩。
總體來說,2008年,精細化工行業效益表現不佳,各指標增長速度放緩,效益風險增大。精細化工行業在2009年上半年將處于行業的最低谷,行業的調整期長短取決于宏觀經濟的發展情況。2009年,精細化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財務狀況。負債率過高、流動性較差的企業將面臨被整合的風險,而在2004年—2007年行業繁榮時期積聚實力的企業則可在這一輪調整中有所作為。
國外化工企業動態
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成立于1802年。它從1980年前后才從石油化工大幅度地轉向精細化工,比德國和日本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卻很快。該公司對以往通用產品以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為目標,80年代以來,擴大了專用化學品的生產,主要為農藥、醫藥、特種聚合物、復合材料等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該公司的長遠目標為發展生命科學制品,為保健品、抗癌、抗衰老等藥物和仿生醫療品,1995年該公司利潤為33億美元。
在精細化工品領域,印度正朝每年15%的國內市場增長速度和20%的進口增長速度方向努力。拜耳、科萊恩、杜邦、羅門哈斯和德固賽等大公司紛紛在印度精細化學品領域投資,有的已經在印度建立工廠。印度將成為世界精細與專用化學品行業最大并且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
收購羅門哈斯使陶氏進一步遠離商品化學品,同時進一步深入精細化學品:諸如香精和涂料等領域,前者的價格通常受原油和天然氣市場波動性的很大影響,而后者雖然被制成較小包裝出售但利潤率卻更高。陶氏方面也表示,發巨額收購更是為了使陶氏逐漸變成世界領先的特殊化學品及高新材料公司。
國內精細化工的技術是核心
眾所周知,我國十分重視精細化工的發展,把精細化工,特別是新領域精細化工作為化學工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和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多項國家計劃中,從政策和資金上予以重點支持。目前,精細化工業已成為我國化學工業中一個重要的獨立分支和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精細化工生產企業約8000多家,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地區,生產的產品品種數達30000種以上,年產量約1300多萬噸,年產值約3900億元,精細化率約為40%。《“十一五”化學工業科技發展綱要》又將精細化工列為“十一五”期間優先發展的六大領域之一,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商中石油和排名第三的中海油紛紛發力精細化工領域,下游精細化工領域將再次出現三足鼎立之勢,中石化一家獨大的局面或將一去不復返。
我國自80年代確定精細化工為重點發展目標以來,在政策上予以傾斜,發展較為迅速。“八五”期間已建成精細化工技術開發中心10個,年生產能力超過800萬噸,產品品種約萬種,年產值達900億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20世紀末精細化工率達到35%。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他們僅就電子工業一項就需精細化學品1.6萬種,彩電需7000多種,國內產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進口。其它在織物整理劑、皮革涂飾劑等方面更為短缺。另外從我國精細化工產品的質量、品種、技術水平、設備和經驗來看,都不能滿足許多行業的需求。
石油化工協會瞄準精細化工
據悉,為實現國家提出的新的碳減排目標,中國石化協會正在制定一份全行業的指導性意見——低碳經濟路線圖。該路線圖從淘汰落后產能方面提出要求,將鼓勵一些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提高精細化率的技術發展,比如降低原料消耗、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等。在去年10月發布的《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中,協會已經提出了全行業節能減排的目標:到2015年,全行業確保完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電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至1噸標煤,黃磷下降至7噸標煤,合成氨下降至1.7噸標煤;相對于“十一五”末期,COD排放量下降8%,氨氮排放量下降15%,工藝過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等等。而路線圖對于節能降耗的要求可能會更高,淘汰落后產能的門檻可能比《指導意見》更高。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