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塑料再生貿易團體的負責人建議說,中國的塑料再生行業有必要加強與政府的聯系并在業內推行質量與管理體系,以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塑料再生委員會的負責人林東亮說,在全行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可對進口廢舊塑料進行認證—有助于中國再生企業提升環境表現和改善自身形象。
他在4月10日在廣州召開的2010中國國際廢料大會上發表講話說,政府也需要更好地認識到塑料再生對環境做出的貢獻,例如再生對減少溫室氣體和油耗的積極影響。
近年來中國的再生行業已引起了政府的重視,一方面是擔心可能進口危險的廢棄物,另一方面是不達標的再生作業可能對周邊社區造成污染。
此外,其他國家的一些再生團體以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中國再生工廠環境與安全條件較差為由,不斷敦促限制對華廢舊塑料出口。比如,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貿易團體—歐洲塑料再生商協會曾在2009年8月發布的立場聲明中提出了這些主張。
林東亮說,中國企業應仿效位于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廢物循環利用協會為美國再生行業制訂的回收再生行業操作標準,考慮設立自己的標準。
他說,中國企業首先應在分類、分揀和安全等領域達成共識,隨后與國內負責塑料再生監管的各大政府機構合作,獲得他們對此類標準的認可。
他說,塑料再生監管涉及眾多不同的政府部門,這使法律環境變得頗為復雜。林東亮鼓勵政府領導為再生行業的技術發展提供支持,他還說,再生業對于可持續發展做出的貢獻應當得到更多的認可。
他說,2008年中國進口了700萬噸廢舊塑料,為中國每年節省了相當于第六大油田產量的石油,而塑料再生減少的同等數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將為碳交易市場每年創收約1.7億歐元(15.8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