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可持續發展納入企業價值觀 首次發布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報告
北京,2010年4月1日 – 陶氏化學公司日前在北京首次發布《2009年陶氏化學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報告》。
《2009年陶氏化學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報告》
今年年初,陶氏首次把“保護我們的地球”寫進公司價值觀,展示出陶氏在全球范圍對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鮮明態度。今天發布的《2009年陶氏化學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報告》旨在介紹陶氏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其在大中華區所作的努力,更好地與中國公眾溝通陶氏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理念。這份報告涵蓋企業文化、社會責任、并購羅門哈斯后的新業務、可持續發展目標、環境、健康與安全行動、創新解決方案等各個方面,是首次在大中華區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
陶氏大中華區總裁石博韜(Peter Sykes)表示:“陶氏堅定與中國可持續發展同行。通過發布這份報告,我們希望讓公眾和陶氏的合作伙伴了解并支持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和為此所作的努力。陶氏以這份報告作為新的出發點,在未來更加堅持公開和透明的原則,定期推出可持續發展報告向大家公布我們所取得的進展。”
報告重點介紹了陶氏在張家港的綠色生產基地。這是陶氏在中國和亞太區的核心生產基地,由于在安全、環保及社區關系等方面的卓越表現,先后于2005年和2006年獲評為“江蘇省環境友好企業”和“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在張家港生產基地,陶氏采用了多項先進的污染控制工藝和防治技術,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企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及水耗達到國際同行先進水平。2009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相較于2008年下降了20.66%;2009年的固體廢物排放相較于2008下降了14.11%,而污水和二氧化碳排放均遠低于國家規定標準。
報告的另外一個亮點是陶氏與社會各個層面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推動行業、技術和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說陶氏與國家環保總局開展了一項為期四年的全國示范項目,面向化工、造紙、電鍍、印染、制藥和釀造等行業的中小企業推行清潔生產。按項目實施當年審核結束時的情況統計,共完成68家試點企業審核,已經實施清潔方案2130個,獲得的經濟效益為9286.38萬元,折合成年效益為3.9億元;獲得的環境效益:減少廢水850.4萬噸,減少廢氣24.3億立方米,減少SO2排放779.36噸,節電2006.3萬度,節水3.5億噸,節省煤量12.2萬噸。
陶氏化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高恬莎(Theresa Kotanchek)博士現場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