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涂料市場細分化 迫在眉睫
2010-4-21 來源:中國涂料信息網
關鍵詞:外墻涂料 涂料市場
日前,央視熱播了國內首條外墻涂料廣告——摩天外墻涂料。有人說這不過是奪人眼球的營銷噱頭,也有人說摩天此舉必將引起行業內波瀾……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認為摩天外墻涂料的舉動實質上是將矛頭直指中國涂料市場的細分與整合,其間奧妙耐人尋味……
領域概念模糊混沌,產業缺陷欲蓋彌彰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建筑涂料的品種和類別還沒有統一的劃分方法,通常仍采用習慣上的分類方法,內外墻涂料籠統地被稱為建筑涂料。鑒于此,整個涂料行業一直處于內外墻涂料在概念上的模糊期。從而導致了整個行業處于混沌之中,令業外人群忽視了涂料內、外有別的真相。事實上,無論是性能還是用途甚至硬性指標上內、外墻涂料也均大相徑庭。且不論內、外墻涂料指標間的硬性區隔,單只外墻涂料在技術性能上“四高一低”(即高耐候性、高耐沾污性、高耐洗刷性、高耐凍融性和低毒性)的明顯特點是就使得內墻涂料與外墻涂料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市場上所謂“專業內外墻涂料”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忽而悠之的把戲。
據知情人士透露,迄今為止國內相當一部分涂料企業尚無針對外墻涂料的專業研發團隊與產品生產線,而且“外墻涂料市場”的概念也從沒被提及。分析原因有二,其一:那些已經在涂料行業站穩腳跟的實力品牌在對于推動整個涂料行業更好、更健康的發展上缺乏責任感,抱著獨善其身的態度只專注于對現有內墻涂料市場的征伐;這就導致了第二個原因的出現:新生或小型規模的涂料品牌為大品牌馬首是瞻,在成熟的內墻涂料市場相互傾軋,努力搶占剩余的市場份額。因此,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對于外墻涂料都沒有投入應有的精力,也就導致了無精力也無實力關注中國的“外墻涂料市場”,但基于需求和利潤而滋生了一種“規則”——為了凸顯自身產品功能上的高、大、全,將內墻涂料穿上了一件“內外兼刷”的外衣,從而理直氣壯的提高產品價格攫取利潤。這就是典型的為了掩蓋產業鏈條的不全面而穿上“皇帝的新衣”。
“外涂低檔”一葉障目,良莠不齊匹馬害群
縱觀中國涂料行業的發展歷程,產量從2002年的100萬噸到2009年的361萬噸,增長了3.6倍。目前品牌已逾數百個,“行業最佳”、“世界知名”……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暫不提這些名頭來源是否客觀,有一個現象是真實存在的——針對外墻涂料的偏重和細分仿佛雷池一般,無人敢越。是外墻涂料沒有市場嗎?
當然不是,事實勝于雄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筑外墻采用高級涂料裝飾的已占到了90%。與此同時,我國外墻涂料市場年增長速度也達到了15%。隨著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飛速推進,以及國家對外墻涂料在多個城市強制性使用的規定,市場對外墻涂料的需求量將呈現快速的增長。據預測,2014年國家對外墻涂料的需求量將比2010年增長40%左右。由此可見,外墻涂料市場大有可為,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迄今為止無人敢在中國外墻涂料市場“跑馬圈地而拓土封疆”?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主要是國內部分外墻涂料質量水平偏低,使用2-3年就出現褪色、剝落、起皮、粉化等現象,而一些作坊工廠生產的雜牌、冒牌涂料涂裝效果更是慘不忍睹,嚴重影響了外墻裝飾效果,長期以來形成了涂料是一種低檔裝飾品,不適合外墻高檔裝飾要求的消費觀念。“外涂低檔”仿佛一葉障目,要見泰山的唯一方法就是需要有責任感的實力企業用專業產品、專業的整合理念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樹“創造、整合中國外墻涂料市場”的大旗!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