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化纖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力度相當大,共淘汰了137多萬噸。其中,滌綸長絲50萬噸、滌綸短纖49.65萬噸;粘膠短纖、粘膠長絲分別是9萬噸、1.6萬噸;腈綸、錦綸、氨綸、丙綸分別淘汰了20.3萬噸、3萬噸、1.15萬噸、2.5萬噸。”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葉永茂用數據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化纖行業各個領域淘汰落后產能的具體情況。這些數據中,滌綸短纖的49.65萬噸有36萬噸改為聚酯瓶片,氨綸的1.15萬噸由DMF改為DMAC。另外,腈綸4家企業合計20.3萬噸產能的設備仍在,但由于長期停產,重新啟動的成本太高,除部分企業外,重啟的難度很大。
談到落實國家關于化纖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具體任務時,葉永茂表示,化纖協會希望國家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將淘汰落后產能與技改項目結合,通過國債專項或技改貼息貸款等方式給予企業一定支持,鼓勵發展先進產能的同時淘汰落后產能。通過稅收優惠或者專項資金等方式支持工程公司幫助企業完成重大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在土地、質檢、金融等方面適當給予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優惠政策。
葉永茂向記者解釋了淘汰落后產能通知中提到的一些技術詞匯。他說,化纖協會認為文件中的“年產2萬噸以下粘膠生產線”,應理解為年產2萬噸以下的常規粘膠短纖維生產線; DMF溶劑法氨綸及腈綸生產工藝不應屬于必須淘汰類,可以通過改造成為DMAC工藝或開發差別化、功能化優質產品來實現升級。此外,間歇法聚酯設備也不能簡單定義為落后產能,這是因為目前還在運行的間歇法聚酯設備,基本上都是做差別化、功能性切片的,而且絕大部分差別化、功能性小批量切片必須使用間歇法聚合設備生產,需要盡快淘汰的是間歇法生產聚酯常規品種的設備。
“化纖協會下一步的工作是進一步開展調查工作,結合市場運行情況,以科學態度對文件中所列的工藝設備進一步摸底,了解企業的設備及產能情況。根據行業實際情況,提供產業政策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協助國家有關部門落實政策措施,推動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葉永茂說,化纖協會正在加緊制定化纖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用科學發展觀統攬行業發展全局,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發展高新技術、推進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同時,強化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引導行業沿著優化產業結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