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沈陽化工:完成轉型與蛻變
2010-5-13 來源:上海證券
關鍵詞:沈陽化工 DCC煉油裝置 CPP裝置
沈陽化工是在原沈陽化工廠基礎上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業,于1997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大致分成三塊:第一塊是氯堿化工業務,通過外購電石和原鹽,生產出商品PVC糊樹脂、液氯和燒堿;第二塊是DCC煉油裝置和剛投產的CPP裝置,前者主要生產汽柴油和丙烯,后者則是主要生產乙烯和丙烯;第三塊是以自產丙烯為原料,生產丙烯酸及酯和環氧丙烷。隨著09年改良型催化熱裂解項目(CPP)的投產運營,沈陽化工已由一家傳統的氯堿企業徹底轉變為創新型的石油化工企業,實現了“小油頭、大化工”的戰略發展目標。
從今年4月起,丙烯酸及酯類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丙烯酸價格從4月中旬的12000元/噸,在短短三周內上漲到近20000元/噸,丙烯酸酯類產品價格也普遍上漲30%左右。價格如此迅猛的上漲,固然與近期停產設備較多有關,但我們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丙烯酸類產品近幾年缺乏增量產能而需求又在不斷增長,結構性的供需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從量變到質變,我們認為這一變化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丙烯酸價格中樞也將不可避免的出現上移,丙烯酸行業將會迎來一個盈利的春天。
CPP裝置近期通過了發改委鑒定,標志著該裝置已經正式投入運營,這將對公司未來幾年盈利能力的提升形成巨大的推動力。我們認為雖然公司目前產品規模較小,但石化產品在收入中的比重遠高于大型一體化石化企業,其業績相對于石化產品價格的彈性很大,創新的催化熱裂解工藝所帶來的原材料的重質化和產成品的輕質化也將幫助企業換取更豐厚的油品轉換利潤。公司依托中國化工集團,在解決油源的情況下將進一步發揮CPP項目的技術優勢,未來烯烴產能規模有望跨入中大型石化企業行列。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