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紡機業來說肯定是機遇。”當記者問及紡織行業紡機給紡機業帶來了哪些機會時,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祝憲民回答說,紡織行業需要發展,通過淘汰落后設備,更新先進的新型設備,對于紡機業也是一種促進。
在當前及“十二五”期間,紡機行業要將著眼點放在提升傳統紡織機械的水平、拓展產業用紡織品裝備應用領域、加大節能減排設備研發推廣力度、提高紡機專用基礎件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等四個方面。祝憲民解釋道:“提升傳統紡織機械的水平與淘汰落后并不矛盾,實際上是為淘汰落后產能奠定一個基礎,而且對于紡機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祝憲民向記者講述了紡織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紡機企業獲得新訂單的具體事例。他說,原來很多毛衫業企業用的是電動橫機,每臺要有一個人來操作,一人看一臺車。從去年年初開始,這些毛衫企業因為用工緊張,便將電動橫機淘汰掉,改成購買電腦橫機。電腦橫機是一個人可以看五臺車,這樣就使得用工大大減少了。去年一年國產電腦橫機就銷售了4萬多臺,而此前國內市場電腦橫機的總擁有量不過5萬多臺而已。電腦橫機取代手動橫機一方面是因為電腦橫機在效果上的絕對優勢,使得針織企業可以從容解決招工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有些訂單對于針織工藝織物在提花等方面的要求,手動橫機難以勝任。
“印染設備中的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機也得到大批量生產。” 祝憲民說,與傳統溢流染色機不同的是,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機具有非常小的浴比,充分體現了升溫快、能耗低、排污小等優點。
談到目前國產紡機裝備能否滿足紡織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設備更新要求時,祝憲民表示,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紡織機械水平基本可以滿足紡織行業發展的需求以及技術進步的步伐。他同時認為限制一些生產效率低、工藝落后的紡織機械產品生產也是十分必要的。這些最好以指標為考核標準,比如有些設備產品的速度比較低,那么低于限定指標,就屬于限制發展、生產的產品。
祝憲民認為,現在紡織機械型號已經不再統一頒發,設備型號往往是企業自己設定的。而簡單通過設備型號就不好界定了。而老型號的設備經過先進技術改造后,可能也具備了一定的先進性。所以應該更多地從技術特征和指標上進行約束。
目前,在對與紡織行業整體節能減排等各個指標的確定還存在部分缺失,比如,節能減排的排放標準如何界定,設備節能指標應該是多少等,這是就需要我們加強做的基礎工作。紡織機械就要從基礎工作做起來,從源頭來抓限制與淘汰落后。
“紡機自身也需要先進技術來淘汰落后產能。”祝憲民對于紡機業自身也作了剖析,他說,紡機行業下一步重點就是要推進新型設備的制造工藝,提高高精化、柔性化、多功能復合加工的制造技術水平,同時也會采用一些少切削、無切削的成形工藝。通過這些工作,祝憲民希望能夠在“十二五”末期,把紡機制造企業的工藝單位產品能耗降低25%,生產過程主要污染排放量減少10%,材料利用率提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