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季度以來,國際石油市場原油交易價格波動加劇。4月份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一攬子石油價格月均飆升到82.33美元/桶,較3月份猛漲了5.12美元。歐佩克日均原油交易價格在4月份第二個交易日就突破80美元/桶,其后震蕩走高,至5月份首個交易日已經沖高到84.36美元/桶,創下了自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價位。但在其后一周,油價卻又連續大幅下挫。截至5月18日,美國紐約商品交易市場油價已跌破每桶70美元,當天收盤時,6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下跌至每桶69.14美元。這在國際原油交易的歷史中也屬異常。
觀察國際原油市場供求基本面,似乎很難找到能夠解釋異常波動的根本原因。整個4月份,對全球經濟復蘇和國際原油需求增長的樂觀預期主導著國際石油市場。雖然歐元區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但美國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復蘇形勢看好。特別是美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達到了3.2%,其中80%來自私人消費增長,這大大增強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在4月份的《國際石油市場報告》中,歐佩克雖然將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的預期從0.7%下調到了0.6%,但將對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期從2.6%提高到2.8%,同時預期今年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速分別將達到9.5%和7.1%。
在世界經濟整體呈現穩步復蘇的態勢下,市場對世界原油需求增長的信心也逐漸增強。歐佩克預期2010年國際原油需求將增長90萬桶/日,增量主要來自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增長。同時,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產量今年將繼續保持增長,預期增幅為50萬桶/日。4月份,歐佩克原油產量達到2925萬桶/日,較上月增長1萬桶/日,而市場2010年對歐佩克原油需求預計只有2880萬桶/日。另一方面,美國商品油儲備4月份又大幅增加了2420萬桶,其中成品油儲備增加了1950萬桶,原油儲備增加了470萬桶,商品油儲備整體水平比近五年來平均儲備水平高出約9000萬桶。
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的原油供求偏于供應過剩。美國商品油儲備持續大幅增長是導致5月初國際油價走低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情況早已長期存在,不能被看作近期油價劇烈波動的根本原因。至于墨西哥灣的原油泄漏事件對國際油價的影響也有限。在目前的供求條件下,小規模的原油減產不可能改變全球原油供求格局,也不可能根本影響油價走勢。
因此,可以說,近期國際油價劇烈波動的根本原因不在國際石油市場供求關系,而在供求狀況以外,影響油價波動的主要風險還包括發達國家高失業率風險和希臘爆發的“債務危機”。前者長期存在,后者則是近期爆發,更應被看作是導致油價劇烈波動的主要因素。
過去兩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國際油價的影響證明,國際金融市場與石油市場的密切關聯。金融市場的波動可以直接引發國際石油市場上巨額的資金流出或流入,也可以間接打擊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原油需求。雖然國際石油市場在世界經濟復蘇中正逐漸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但希臘爆發的“債務危機”再次證明,國際石油市場對金融市場的波動仍非常敏感,金融市場波動甚至可以在短期內主導國際油價走勢。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去兩年,主要經合組織成員國政府大多采取了大規模的減稅和金融刺激政策,在推動經濟復蘇的同時大大抬高了自身的債務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目前主要經合組織成員國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了80%,到2014年債務比例還可能增加到100%。此次希臘爆發的“債務危機”使整個歐元區金融市場再次面臨嚴峻挑戰。同時,自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以來,美元對歐元匯率也大幅升高,升幅達到6%。5月第一周,美元對歐元匯率一度達到1.27:1,創下了近一年多來的最高紀錄。經合組織國家主要成員國股票市場2010年初以來增幅近10%,近期也已因“債務危機”出現普遍下滑,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跌幅達8%。國際匯市和股市的變動迅速波及國際油市,其結果就是油價的劇烈波動。
盡管國際金融市場對近期歐盟宣布的7500億歐元救助機制反應積極,國際股價和油價也都隨之出現反彈,但7500億歐元的巨額救助機制本身就足以說明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嚴重性,而且長期來看,相關國家對歐盟援助方案的落實情況和效果,以及發達國家的債務發展情況將影響國際油價的未來走勢。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日警告說,希臘“債務危機”可能威脅到美國銀行體系,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國際油價波動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