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紡織”概念下,產業用紡織品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面對的不是普通消費者,不是各種紡織產品制造商,而是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專業需求。
有高水平的機械方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低端設備生產出來的產品必然有這樣那樣的先天不足。應用在國民經濟中各行各業里的產業用紡織品,是否安全有效,能否給“紡織”兩個字貼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備性能是否穩定優良。
面對個別容易進入的領域產能過剩,許多高端領域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很多專業人士深感憂慮。他們擔心產業用紡織品的競爭秩序被破壞,除了行業內的生產企業受傷之外,更會給用戶帶來隱患,甚至會影響到另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設想一下,如果制造飛機的碳纖維質量不均,如果工程用的防水材料性能不穩,如果醫用紡織品抑菌效果差,如果碰巧某一個環節疏忽導致這些產品進入到了使用環節,幾乎都會給社會財富乃至人們的生命帶來損失,后果是很可怕的。
所以,產業用紡織品設備的生產企業應該與客戶一道,仔細研究最終產品的使用對象的要求,研發設計精準、高性能的機械,而不僅僅是追求量的增加,這樣才不辜負產業用紡織品“科技含量最高的紡織品”這一標簽,也才能真正發揮為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