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大集團:食物中毒夏季高發 食品安全尤為重要
2010-5-6 來源:TOM 財經
關鍵詞: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 超高效液相色譜儀 氣質聯用儀 食品安全 食品檢測
據有著出口風向標之稱的廣交會的最新交易額顯示,同比106屆僅增長2.1%,專家表示,受金融危機及其他不確定因素影響,外貿復蘇不宜樂觀。針對當前外貿形勢,也不是沒有破解之道,山東龍大集團依靠食品安全保證體系,擊破國際市場的堅冰,也許會給出口企業一些啟示。
資料顯示,山東龍大集團2009年實現銷售出口創匯2.04億美元,同比增長5.5%。這在國際市場的技術壁壘門檻越來越高,對食品加工的要求越來越苛刻,以及金融危機影響等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龍大集團表示,龍大集團成績的取得在于進一步強化和完善了食品安全保證體系。
龍大集團總經理宮明杰對記者講,這一決策源于2001年中國“毒菜”事件。當時國際市場對中國“毒菜”的報道鋪天蓋地,宮明杰預計對食品安全異常敏感的日本勢必會做出強烈反應,為了提高抗風險能力,立即著手部署了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使龍大集團的產品安全通過了2003年日本拋出的被稱為“最苛刻農藥殘留標準”的“肯定列表制度”。
據了解,自2005年,龍大集團構建“內外貿并舉”的經濟格局,逐步形成“亞洲市場、歐美市場、國內市場”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發展思路,龍大集團在原有的食品安全保證體系上,進一步從狠抓源頭建設、提高檢測能力和重視注冊認證上,做了大量工作,提高抗風險能力的同時,也堅實了龍大集團高速發展的基礎。
源頭管理被視為保障食品安全最重要一環。2001年,龍大率先打破了“公司+農戶”的傳統模式,代之以“公司+農場(養殖場)+標準化”的新模式,構建起“安全蔬菜產業鏈”和“安全肉食產業鏈”。以養殖為例,散戶養殖很難保證質量,龍大集團在重點抓好自養6萬頭規模的高標準養豬場管理的基礎上,推行“統一規劃、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管理、統一保健、統一回收”的“六統一”管理,大力發展合同養豬場,建立起“標準化養殖、規;洜I、規范化服務”的生豬生產模式。
食品檢測是食品安全的第二道保障。2004年3月龍大集團自建的檢測中心,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認可,能夠對農藥殘留、抗生素、添加劑、重金屬、微生物、理化、過敏源等670多項指標進行精密檢測,2006年以來,又從美國引進當今世界領先的藥殘檢測設備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LC/MS/MS)兩臺,超高效液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各一臺,氣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各一臺。同時聘請了20多位日本食品專家常駐企業,負責生產現場監督和新產品研發,確保生產加工的每個環節都完全處于無菌化控制之中,并使藥殘等檢測項目與日本最新標準保持同步。
據了解,建設這一領先同行業的檢測中心,龍大累計投資2500多萬元。為了使自身檢測能力與國際市場接軌,龍大集團與廈門大學,安捷倫北京培訓中心,SGS公司、諾安等國內大型實驗室,日本橫濱檢疫所等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
在生產流程管控上,龍大集團還建立了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任何一件產品,都可以通過這一體系,查詢到從原料栽培到成品發貨的所有信息,實現了“從田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使消費者購買龍大產品時能完全放心。
源頭管理和檢測能力保證了食品質量,而注冊認證則是進入和擴寬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過硬的產品質量和軟硬件的大幅改進,龍大先后通過了ISO9001、ISO14000、HACCP認證,日本、歐盟的蔬菜有機認證,美國FDA注冊和AIB冷凍蔬菜認證,美國OSI組織的“動物福利認證”;七個偶蹄類熟肉制品加工廠、五個禽肉熟制品加工廠獲得日本農林水產省認證。
經理宮明杰表示,2001年以來,龍大集團洞察機先,在全行業率先建立食品安全保證體系,重視注冊認證,不但增強了龍大的抗風險能力,也和國內同行形成區別,形成并強化了龍大集團的綜合競爭優勢,構建了公司長遠發展的平臺。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