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行業自救重在重在多用途開發
2010-6-1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二甲醚 燃料
2010年5月27日,“液化氣摻二甲醚一旦發現罰10萬”的事件再次奪人耳目,至此,二甲醚行業可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自2010年1月25日,廣東爆發液化氣混摻二甲醚嚴查事件,二甲醚一下子成為了“潛規則”的犧牲品,之后,國內壓嚴查事件頻發,一次次將二甲醚推向風口浪尖。
業內人士總結出二甲醚產業在我國頗富戲劇性的發展:2006~2008年上半年,全國各地掀起了二甲醚建設熱,國內二甲醚產能擴張之快、規劃規模之大世界罕見,而后,產能過剩顯現,以至于國家發改委不得不連續下文,對高燒不退的二甲醚建設連潑冷水,甚至出臺急剎車政策,遏制投資沖動。然而,二甲醚還是過剩了,成為目前產能過剩最嚴重的化工子行業之一。
2009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及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國內二甲醚價格也隨之大幅下跌,多年來由于產能過度擴張而累積的風險開始集中顯現。據中國化工網數據統計,國內二甲醚產能由07年的220萬增長至09年的848萬左右,供應增長速度嚴重超過下游需求增長,供需失衡導致廠家之間競爭激烈,盈利能力迅速下降。自08年下半年始,二甲醚長時間徘徊于成本線,保持微利運行狀態,企業生存環境惡劣。進入2009年,受各方不利因素影響,月開工率在15—35%之間徘徊,個別企業停車已達1年之久。整體而言,07年的供不應求、08年供需弱勢平衡到09年供過于求,國內二甲醚行業嘗盡產能盲目擴張的惡果,經歷了由興盛到衰敗的慘痛過程。
而2010年伊始,廣東液化氣混摻二甲醚的嚴查事件再次把二甲醚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低迷已久的二甲醚市場“一不小心”跑到了國家標準的前面,直接導致了全國各地二甲醚市場紛紛“闖紅燈”得現象。對此,中國化工網分析師表示:嚴查事件不僅對企業是一個警醒,同時印證了市場對政策的“等、靠、要”已遠水難解近渴,相關政策和標準的缺失,導致二甲醚應用領域開發不足。雖然07年8月,建設部發布的《城鎮燃氣用二甲醚》明確了二甲醚在城市燃氣領域的合法身份,但08年3月,質檢總局發布的《關于氣瓶充裝有關問題的通知》,又使得二甲醚在民用燃氣領域的推廣受阻。二甲醚已經到了只能一路“無政策”一路不停“違章”的地步,對于整個產業而言,相關的國家標準亟需出臺,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對整個行業而言,在經營環境日趨惡化之下,立足新應用、尋求行業自救才是當務之急。二甲醚本身具有優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潔、動力性能好,有著不可比擬的綜合優勢。二甲醚可摻入液化石油氣、煤氣、天然氣混燒,也可直接作為燃料使用,還是一種很好的柴油替代品,具有優良的壓縮性,自燃點低,動力性能優于柴油。
行業自救,重在多用途開發。據專家介紹,二甲醚作為氣霧劑的拋射劑、發泡劑及制冷劑的用途開發已經被很多企業重視并得以開發,傳統應用的萎縮下,此舉也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打開了一道門徑。混配之余,西南云貴地區數家二甲醚企業根據當地能源匱乏的特點,針對性的開發二甲醚純燃的使用,據了解都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這一市場的開發也能適當緩解產能過剩的。此外,二甲醚作為城市管網調峰應急氣源應用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多元化用途的開發必將為二甲醚行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