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分子聚合物成型的“工業母機”,我國塑料機械行業在“十一五”期間,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以及印度對我國注塑機反傾銷的不利影響,仍然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
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錢耀恩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塑料機械工業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是全國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機械工業的前列。截至2009年,我國塑料機械生產產量已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塑料機械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
應用領域快速擴展
“沒有以塑料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就沒有今天的高度文明生活和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在錢耀恩看來,塑料機械在國民經濟的各行業及人民生活的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與金屬、木材、水泥并列的一種新型結構材料,并起到其余三大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粟東平介紹,由于所有塑料原料均需經過塑料機械和模具的加工制作,才能成型為產品,因此,塑料機械不僅是塑料工業的主要技術裝備,也是航空航天、國防、石化、電子、光電通訊、生物醫療、新能源、建筑材料、包裝、電器、汽車及交通、農業、輕工業等各行業不可或缺的裝備。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循環經濟與新型工業化的大趨勢,塑料這種節約資源的重要材料,在國民經濟各行業的應用范圍將會進一步拓展。錢耀恩舉例說,泡沫塑料在建筑物節能環保方面的新用途,生物塑料在醫療器械、人工器官等方面的新應用,新型特種工程塑料在高溫、高強度場合的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等,都令塑料機械產業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數據顯示,我國2005年的塑料制品人均消費量為29.5公斤,2008年就達到了46公斤,增長很快,但早在2005年,美國、比利時、德國的人均年塑料消費量分別就達到了171公斤、169公斤和155公斤,我國與上述國家的差距超過3倍。所以,我國塑料制品和塑料機械的市場需求還將繼續增長,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錢耀恩告訴記者,塑料機械作為現代制造業的工作母機,其生產的塑料制件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對其它行業的帶動能力十分強勁。
據悉,近三年來,我國塑料機械的總產值為806.64億元,不僅直接帶動了塑料加工工業創造了超過3萬億元的總產值,還促進了各行各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其帶動作用和經濟效益不言而喻。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塑料機械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1年工業總產值為81.6億元,至2005年底已達到188.73億元,是2001年的2.3倍。“十一五”期間,行業經濟保持了迅猛發展的勢頭,至2009年工業總產值已上升到258.48億元,約為2001年的3.2倍。與此同時,行業銷售總額、出口總額、利潤總額、資產總額等經濟指標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產業集群穩步發展
我國塑料機械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生產集群。主要分布在環渤海、長江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區域。
環渤海區域以天津、北京、遼寧大連、山東青島、濟南等地區為主,根據地區經濟特點形成了以塑料擠出類和橡膠塑制品為主產品的多個產業集群,因此塑料擠出機械類及其相關配套產品較為發達。
長三角區域以上海、南京、張家港、昆山、寧波、舟山、溫州等地為主,塑料制品產業較發達,對塑料機械需求量大、品種全。同時形成相對特色產業集群,如南京、張家港、上海等以塑料擠出機類為主;寧波地區以塑料注塑成型機為主,被譽為“中國塑機之都”,舟山被譽為“中國螺桿之都”,長三角地區的塑料注塑、擠出、中空、滾塑機械等產品在國內外有一定優勢。
珠江三角洲現已形成了多個規模以上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生產規模的注塑、擠出、壓鑄類生產基地,并帶動區域內相關基礎零部件加工配套市場迅速發展,在國內已形成配套比較完備的現代塑料機械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