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精神的消息
連續的不利消息令業內人士繃緊了神經,會場上面帶憂色的代表不在少數,直到另外一些振奮精神的消息傳出……
山東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士在這第一次參加錦綸行業會議時,沉穩地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企業采用環己烷路線的20萬噸己內酰胺生產線,將在今年10月投產。在場代表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更有企業大膽預測,如果這20萬噸生產線運行穩定,山東海力的自有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得到推廣,己內酰胺國產化進程將變得明朗起來。
另一則消息同樣引發了熱議。會上,來自杭州師范大學有機硅重點實驗室的人士,帶來了錦綸超細旦化的最新成果:可生產40dtex/72f、44dtex/72f等錦綸產品。據介紹,超細旦錦綸項目由北京大學、中科院化學所和杭州師范大學共同合作,通過引入自制母粒,從根本上改變錦綸分子結構,實現了錦綸切片法直接超細旦化紡絲,目前已批量化生產近十噸超細旦錦綸產品。一些代表對此有所質疑:細旦錦綸早就有企業在做,這個項目新在哪里、前景如何?另一些代表則積極跟項目組展開對接,邀請實地考察,探討可能的合作模式。還有一些代表受此啟發,重新思考企業自身在產品開發上要怎么走。
吳江福華織造有限公司在錦綸面料方面的成就,增強了人們對錦綸下游需求的信心。福華織造從成立之初就專注于錦綸面料的研發生產,形成了以錦綸面料為核心的八大系列2000多個類別,廣泛應用于成衣、羽絨衣、箱包、帳篷、產業用及特種軍警用面料等領域。該公司代表借用兩個數據:國內錦綸產銷率長期高達98%,每年仍要進口20萬噸,以此說明以錦綸為原料的產品生產需求強勁,也說明國內對高質量和新型高端錦綸的需求空間巨大,錦綸產業進行結構調整是大勢所趨。
長樂市市委書記、市長親赴此次論壇,足見對占據全市工業半壁江山的紡織產業的重視,以及對獨具特色、潛力巨大的長樂錦綸產業的厚望。中國化纖協會副會長葉永茂總結本次論壇是“天時地利人和”:在結構調整、環境變化的關鍵時期,在錦綸工業發展可圈可點的福建長樂,關心產業發展的各方人士都在積極參與。
“在多變的環境下,由各方組成的產業聯盟,遠比單純的買賣關系可靠得多。”葉永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