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寶馬還是梅賽德斯奔馳,在目前都有使用碳纖維生產汽車零部件的趨勢。
2009年11月,寶馬宣布將與德國領先碳纖維制造商SGL(西格里)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今年4月份,公司表示斥資1千萬美元的合資公司(位于美國的華盛頓)將主要從事碳纖維的生產工作。
戴姆勒公司表示,公司將在未來三年中,重點研發一系列碳纖維復合材料零部件,主要用于梅賽德斯奔馳系列車型之上;寶馬公司宣布,將為其首次實現量產的電動汽車Megacity Vehicle(大城市車輛)研發碳纖維零部件,據悉,該款Megacity Vehicle車型將于2013年上市。
無論是寶馬公司還是戴姆勒公司,都認為自己是汽車工業和可持續發展的先鋒人物。這兩家公司的短期發展戰略都包括了輕質創新材料的研發和降低廢氣(二氧化碳)排放;而長期發展戰略則包括混合動力火車以及電動汽車的發展規劃。寶馬公司目前正在針對600輛MINI E轎車進行道路試驗,以獲得對電動汽車日常使用大概情況的了解。測試結果將被劃歸到“I項目”中統一分析整理。“I項目”涉及到了新型概念車在城市中駕駛情況,當然包括Megacity Vehicle車輛。
由此可見,碳纖維目前已被各大制造商堅定的劃歸到終點研發項目中。根據戴姆勒公司的數據,汽車的重量取決于城市駕駛時23%的燃油消耗。如果研發小組能夠設計一輛新型車輛,做的減重100公斤的話,那么在城市駕駛時,每100公里將降低燃油消耗0.3~0.6升(取決于車型和駕駛習慣的不同),除此以外,還能夠幫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7.5~12.5克/公里。
碳纖維復合材料零部件能夠比同類鋼質零部件減重50%,比鋁制部件減重30%,卻能夠提供同等強度。
中國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現狀
國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興復合材料如碳纖維、天然纖維等正在不斷地被應用到汽車領域,玻璃鋼將逐漸成為過去式,因為更多的創新復合材料的性能更優于玻璃鋼。在我國手糊成型工藝依然在生產汽車零部件領域尚占主導地位,SMC、BMC、RTM、GMT等先進材料和工藝的應用仍然十分欠缺。
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把“低碳經濟、新能源”推到了世界各國都關注的焦點上,中國也對此作出了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的確是一個需要努力節能減持才能實現的目標,而作為汽車消費大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使用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就給了汽車輕量化一個機遇,同時也是復合材料汽車零部件借勢發展的一個巨大市場。因此中國的汽車人,應該把握住這個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