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石化業將進入轉型關鍵時期,需要克服行業競爭力參差不齊、產品結構性短缺、資源環境等瓶頸問題,抓住時機進行結構調整,引進更多資源,進一步提高煉油產業集約化程度,爭取乙烯方面再建千萬噸產能。
“十二五”發展形勢分析
“十二五”期間,我國石化業將進入轉型期,需要克服行業競爭力參差不齊、產品結構性短缺、資源環境等瓶頸問題,抓住時機進行結構調整,獲得新技術,引進更多資源。
“十二五”能源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周喜安日前表示,能源“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草稿已經完成,4月份修改形成了討論稿。對國家“十二五”能源規劃作一番前瞻性思考,對于科學制定“十二五”能源規劃、保證我國能源供應安全,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產品結構性短缺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由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轉變的過渡時期,原材料工業的內部結構特征也將相應發生變化——傳統產業比重下降,高端和新型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產品供應已由“整體數量短缺”轉變為“結構性短缺”。
在傳統大宗石化產品領域,產品總產能已超過國內市場需求量,與此同時裝置開工負荷較低,仍有大量產品進口。在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細化學品領域,高端品種短缺,產品差異化程度較低,進口依賴程度高,部分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目前尚處于空白。
總的來看,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產品結構仍以中低端產品和通用產品為主,高檔、專用產品比例較低。石化產品結構性短缺是行業內部結構性矛盾的具體體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四點:原料供應受到多重限制,行業集中度偏低,落后產能占較大比重,產業競爭力不強;部分行業缺乏有力的監督和引導,產業盲目發展,產能過剩嚴重;產業布局由于歷史原因,仍存在原料與生產分割、產品與市場分割等不合理之處;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很多科研成果難以生產應用,以企業為核心的創新體系尚未建立。
產業布局不合理
整體而言,石油石化企業仍過多過散,帶來布局分散,市場掌控力不強,秩序混亂,管理難度加大。
在產業布局方面,由于歷史及區域經濟發展等原因,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東北、西北地區原油加工能力超過市場需求,成品油需要大量外運;而西南地區原油加工能力嚴重不足,成品油依靠長距離調入。
此外,相當一部分老企業隨著城市的發展已處于居住區包圍之中,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需要進行搬遷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