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會會長陳云林、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
6月29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云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昨日在重慶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五次領導人會談。當日下午,陳云林與江丙坤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簡稱ECFA)。
根據協議內容,大陸將對539項原產于臺灣的產品實施降稅,臺灣將對267項原產于大陸的產品實施降稅,同時,大陸還將對包括銀行在內的11個服務行業擴大開放。其中,聚氨酯產業的PTMEG由于在降稅前已經是5%以下關稅,因此在協議生效后的一年,關稅將直接降為零,這對于兩岸的PTMEG企業而言不得不說是一個喜憂參半的消息。
對于臺灣企業而言,PTMEG零關稅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普華咨詢市場分析師表示,臺灣地區對于大陸供應PTMEG的主要企業為臺灣大連,而他們也成為此項協議下最直接的受惠者。她說,中國大陸是臺灣大連的主要市場,其在供應商中的市場份額也是最大的,降稅后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原本的價格優勢,有利于他們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而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她分析,在原本激烈的競爭上國內企業已經不具備價格優勢,一旦實現零關稅,對于他們更是一次重大考驗。
有相關統計顯示,2010年前后,中國PTMEG的年產能力將超過30萬噸,由于氨綸對PTMEG的消費量占國內聚四氫呋喃總消費量的95%以上,由此可推算出國內對聚四氫呋喃的需求量大約有12萬噸。PTMEG已經達到了產能過剩的局面。中國企業要想在市場上占有先機,積極開發聚四氫呋喃在非纖維領域如聚氨酯等方面的需求量。
據悉,此次ECFA早收清單包含的聚氨酯產品還包括:DMF(稅則號29241910)、TDI(稅則號29291010)、THF(稅則號29321100)和泡沫聚氨酯制人造革及合成革(稅則號39211310)。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于今年下半年開始生效,于2011年1月1日起實施。根據協議臺灣列入早收清單的產品當中,如果目前的關稅在5%以下,ECFA生效之后第一年就降為零;如果關稅在5%到15%之間,第一年關稅降為5,第二年降為零;如果關稅在15%以上者,第一年降為10%,第二年降為5%,第三年降為零。而80%的臺灣早收項目都會集中在兩年內關稅降為零,占總金額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