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登臺授課,為研究生們講述化學這一“發現與創造的科學”的“前世今生”,并指出該學科的三大發展趨勢在于:化學將向更廣度、更深層次的方向延伸;綠色化學將引起化學化工生產方式的變革;化學在解決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問題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百年化學帶來的啟示
白春禮的學術報告是中科院研究生院2010年夏季學期“納米與生物技術前沿系列講座”的一部分。
白春禮指出,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結構、性能和轉化過程的科學,更是一門創造新物質、探索新應用的承上啟下的學科,與數學、物理和生物等學科構成了自然科學的核心基礎。他用大量例證說明:化學的歷史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化學創造了人類美好的生活。
白春禮認為,縱觀百年來化學的發展,帶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有三點。
一是化學是帶來重大發明創造的中心科學,賦予人們能力的科學,打開物質世界的鑰匙。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化學有別于其他自然科學學科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制造物質。
二是化學支撐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化學在百年的發展中,對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核心作用。化學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發展,人類生活改善以及國家安全保護的每一個角落。化學已為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究,乃至信息、醫藥、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
三是化學引領了相關科學與技術的進步。現代化學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源自于工業革命的推動。它廣泛應用現代科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在物質的合成、測試和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等方面不斷取得進步。為從根本上認識和解釋不同物質的性質和功能,化學理論得到了發展,逐步形成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等多個分支學科。20世紀中期以后,化學與生命、材料、能源、環境、信息等學科的交叉融合,不僅推動了化學自身的發展,也催生了眾多新興交叉前沿學科。
中國化學發展迅速
白春禮在報告中也介紹了中國化學最近這些年的進展。他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化學發展迅速,不僅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國際上有相當影響的成果,而且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產生了一大批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成果。
白春禮給出了一些具體數據:
被SCI2003~2007年收錄的我國科技人員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2008年被引用論文篇數為94856篇,其中化學占35.13%;被引用次數為279635次,其中化學占41.82%。
1999~2009年,中國化學SCI論文總量列世界第二位,2007、2008年超過美國,成為SCI論文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我國科學家的部分研究工作已在化學領域重要成果中占據一席之地,2005~2008年中國擁有高被引論文的數量超過日本,成為重要研究成果的主要產出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