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麟談到的這樣一個局面的背后,是從2001年的365億美元到2009年的1070億美元,這10年來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翻了3倍。歐盟等國家因此而設定的貿易技術壁壘正“越壘越高”。
隨著ATC協議的實施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傳統的貿易壁壘逐漸被弱化,以“綠色壁壘”為代表的貿易技術壁壘已經成為最大的非關稅貿易壁壘,而另一方面,“歐洲、美國、日本消費者也把對人體是否有害列入是否購買紡織品的首要因素。”王若麟談道。有專家預言:生態紡織品/服裝將主宰未來的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市場。
王若麟表示,什么叫生態紡織品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但主要涵蓋了資源的可再生和可重復利用、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對環境沒有不利影響等方面的要求。
由于目前國際上并無統一的紡織品/服裝生態標準,相對而言,現在的法律法規、標準和名目繁多的標簽認證以及買家的驗收標準主要集中在以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其對紡織品/服裝的國際貿易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并且已逐漸被廣泛認同。
在本次的培訓班上,省外經貿廳推薦了目前國際上幾種知名的生態紡織品認證標志,這些認證標志是普遍為歐盟、美國的買手所認可的。包括,生態紡織品標準100認證標志(Oeko-TexStandard100)、天祥生態紡織品認證標志(Intertek)、歐盟紡織品環境標志(Eco-Iabel)、白天鵝生態紡織品(WhiteSwan)認證標志等。
據悉,為了扶持企業開展生態紡織品認證,增強我省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在今年開展生態紡織品的有相應資質的出口企業還可獲得省外經貿廳的相關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