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塑料市場可謂跌跌不休,價格下跌了近30%,逼近生產企業的成本。雖然眼下下跌動力趨弱,但記者從全國各大石化煉廠及塑料制品企業調查了解到,由于國內企業大量擴能、中東等地國外低價貨源沖擊、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出口受創以及國內需求低迷等諸多因素影響,預計下半年塑料市場雖將在成本區域獲得支撐并出現間斷性反彈,但整體疲弱的趨勢或將難以改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塑料市場今年上半年的價格走勢可謂“節點分明”。今年春節長假后,中石化、中石油借助原油漲至80美元/桶的利好,節后紛紛漲價掛牌;2月份至4月份,國內新增產能陸續開工投產,但進口量有所縮減加上春節過后的農地膜消費旺季,多空因素交織,各方糾結爭奪,使塑料價格寬幅震蕩;5月份至今,國內產量持續增加而進口量居高不下,農地膜消費季節淡去,對外出口又恢復緩慢,塑料價格在5月中旬開始迅速步入了下跌通道。
下半年國內塑料市場供大于求局面將更加突出,企業生產經營環境仍會較為艱苦,競爭將繼續加劇,利潤空間也將十分有限,塑料市場面臨內外夾擊,后市仍將難解疲弱之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大量擴能產量大增 以國內PE產量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09年底至2010年6月份的國內產量增長明顯,同比增幅接近40%,天津乙烯、盤錦乙烯裝置開工逐步正常,鎮海煉化也已于3月份啟動100萬噸級乙烯裂解裝置配套45萬噸級線型低密度聚乙烯裝置。目前,我國僅PE總產能已接近千萬噸,1~5月累計產量為405.06萬噸。下半年,國內新擴建產能投產將加劇供給過剩局面。
——國外大量低價進口沖擊 中東新增產能也在加速投產,沙特、伊朗、阿聯酋等國的大型PE、PP等裝置也將陸續投產,且用乙烷作為原料的PE進入市場,使PE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阿聯酋已經于7月初開啟其新增的145萬噸/年的裂解裝置,預計該裝置每月將有1萬噸乙烯需要出售;沙特克耶邦130萬噸/年的裂解裝置也將于8月份增加對外供應。鑒于此,下半年,終端用戶普遍認為中東方面供應持續增多可能導致的進一步跌價。據了解,2009年與2010年兩年中東地區乙烯產能增長率均在30%以上。中東大量乙烯新增產能的投產降低了塑料市場價格重心。此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塑料市場的進口利潤空間有望打開,從而刺激進口量的逐步回升,將進一步導致供給過剩。
——出口受創 下半年,歐美等塑料產品進口大國經濟形勢依舊嚴峻,消費低迷,難以拉動中國產品的出口。同時,我國決定自7月15日起取消乙烯聚合物的廢碎料及下腳料等部分塑料及制品出口退稅率。對于塑料行業來說,此次調整預計會對其下游制品生產企業形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另外,人民幣升值預期偏高,因此下游商家接單更為謹慎,對于原本就低迷的塑料產品出口更是帶來明顯的打壓。
——國內需求低迷 2008年我國投放4萬億元,全國上下掀起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塑料產品需求也得到大幅提升,但這種需求在2009年達到高潮后,現已進入了低迷時期,拉動塑料消費的多個行業也出現產能過剩,市場供應量持續增長,下游消費卻出現低迷。因此,可以預計,當前市場需求并非是短期的清淡,不排除陷入長期低迷的可能,塑料市場的“金九銀十”的旺季可能難以再現,下半年塑料消費需求不容樂觀。
——庫存高位消化仍待時日 根據目前國內裝置增產及檢修情況計算,今年集中檢修期的涉及產能不足大型PE產能的10%,相對國內月度150萬噸以上的供應量,供需矛盾仍較突出。據透露,目前多數石化裝置開工率接近滿負荷,而下游工廠及貿易商難有集中性采購出現,石化庫存維持高位,估計目前僅PE總庫存就達60萬噸。6月PE庫存微幅上升,較上月底增幅在0.8%。從區域來看,南方庫存略減,而北方庫存大幅增加,較5月底增幅在5.58%。因此下半年,去庫存化過程或將使塑料產品價格進一步下行。
總體上看,下半年塑料市場將飽受國內企業大規模擴能、進口產品沖擊、美國經濟不振、歐洲債務危機、人民幣升值壓力、出口重創等經濟環境拖累,在供應累積和需求疲弱共同作用下,塑料市場難解疲弱或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