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織物產量在北陸生產近50%、合纖占近70%,北陸是日本重要纖維產地
據北陸財務局經濟調查科的調查,從北陸產地的纖維生產量(2008年)看,北陸纖維生產量占全國纖維產量的實際比例為47%,日本全國近半數纖維在北陸生產,特別是合成纖維已實際占全國的66%,北陸是日本最重要的纖維產地。
2.與進口品的競爭激化
圍繞日本北陸纖維產地的狀況,2010年5月北陸財務局發表的“北陸經濟調查”中,對纖維生產判斷為“非衣料用生產正在復蘇,但由于衣料用減少,纖維業整體為停滯不前狀態”。衣料用,因為與來自中國等地的廉價進口品競爭激化,情況依然嚴峻。
根據日本紡織協會發表的“紡織月報”,將紡織業的勞務費用(2007年)進行國際比較,1小時的勞務費用,日本是22.69美元,而中國(沿海地區)為0.85美元,是日本的1/27,最廉價的孟加拉為0.28美元,實際是日本的1/81,在成本方面,日本與中國和其他亞洲各國處于無法競爭的狀況。根據日本纖維進口工會發表的“日本服裝市場和進口品概況”,衣料的進口滲透率在逐年增高,2008年實際為94.7%,在國內銷售的衣料品幾乎都為進口品所占,而且,幾乎所有合成纖維生產廠家都表明了要從國內退出、縮小規模等,預計今后將是更為嚴酷的狀況。
3.北陸纖維產地企業的優勢和新舉措
北陸纖維過去也面臨嚴峻的狀況,那時候,在北陸纖維產地有進行革新產品開發的企業開發出許多新產品,這些產品在國內外受到很高評價。這次以聽取為中心,對關系到北陸纖維產地生存的各種舉措進行了調查,其結果是:
(1)創新型企業
小松精煉公司將印染廠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再利用的屋頂綠化材料產品化,預定在今后3年內將生產線擴大到現在的5倍,此外,前田工纖公司確立了以土木用纖維和塑料材料為素材的新技術,在能登半島地震等,由于該公司親自制作的加固盛土全部健全等評價很高,在公共工程減少的情況下,公司的銷售額增加,2010年3月的(中間)結算,銷售額、利潤都為2007年上市以來最高,并預計2010年9月也將是最高。
還有,賽勒(セーレン)公司在世界最早確立將從蠶繭抽出、精制的天然蛋白質“絲膠原”(絲膠蛋白)進行高純度抽出、精制的獨自專利制造技術,成功地實現了對化妝品等的商品化,用途不斷擴大,銷售額順利增長。
進而,砦費爾公司(ゼフィール)開發的犬用服,由于防虱防蚊效果、抗菌性好等,2009年,犬用生產額增加到開始犬用生產的2002年的8倍,此外,永平寺漿紗公司由開發的多層結構織物制造的健康墊,在2008年11月受到制做合作大獎中小企業部門獎,現在占全體銷售額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