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工行業半年經營報告
2010-7-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精細化工 膠黏劑 苯
行業協會:國內市場漸熱國際市場仍冷
記者通過對幾個主要精細化工產品行業協會的采訪,證明了我國精細化工領域具有勃勃生機,但得到的重視遠遠不夠。
記者采訪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梅勝放了解到,目前國內氟硅有機材料行業已經走出了金融危機的困境。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困難的時期是去年上半年,行業平均開工率最低時降到50%以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行業經濟運行開始好轉,到今年上半年,生產形勢好轉的勢頭加快。企業開工率提高,產品銷量和市場價格迅速回升。目前各類產品的市場價格水平比去年危機影響的最低點已回升了30%~60%,部分產品已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的水平。
梅勝放指出,下一步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一是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面初級產品發展過快,如氫氟酸產量從2004年的30萬噸,逐年攀升至2009年產能已經達到130萬噸;聚四氟乙烯從2002年產能1.6萬噸,到2009年達到5萬多噸,短短幾年增加了3倍多;氟橡膠從2002年到2009年產能增加了八九倍。另一方面,高附加值的含氟精細化學品如含氟表面活性劑、含氟液晶、含氟醫藥等產量卻十分有限。二是提高生產利潤率。由于不少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而且氟化鹽、制冷劑等產品大體雷同,自我惡性競爭,導致出口產品價格低廉,企業利潤率低下。金融危機后,聚四氟乙烯售價每噸由4萬~5萬元一度下降到3萬元,聚全氟乙丙烯每噸由10萬多元下降到7萬元左右,氟橡膠由每噸10萬元下降到6.5萬元,企業利潤率不足5%。
據了解,迫于國外壓力,最近我國取消了螢石出口配額,只是對出口加征15%的出口關稅。梅勝放擔心這恐怕又會造成國內寶貴的螢石資源大量出口,同時助長國內有水快流式的粗放式發展,影響產業向下游深加工的精細化工方向發展。他認為,我國政府完全有必要對其實行適當出口配額控制管理,不應受WTO規則的影響。氟硅協會將向國家有關部門打報告,申明和強調這一訴求。
關于染料工業,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田利明告訴記者,今年1~6月,我國染料產量基本上恢復到2007~2008年上半年的生產水平。根據中國染料協會上半年統計數據分析,我國主要染料、有機顏料生產企業的產量同比增長顯著。浙江、江蘇、山東等染料主要產區增長勢頭良好,對整個行業的回升和穩步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產量穩步增長。1~6月,全國染料產量38.5萬噸,同比增長了8.2%;銷售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了20.6%。產量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生產水平,但產品銷售收入有所下降。
二是出口量和出口創匯同比保持增長勢頭。1~5月,染料完成出口11.34萬噸,同比增加30.8%;出口創匯完成4.8億美元,同比增加44.3%。上半年染料出口量和創匯額環比基本保持了小幅增長趨勢,但增速比較緩慢。同染料相比,有機顏料的出口同比增長幅度更大。1~5月,全國有機顏料出口6.2萬噸,同比增加48.8%;有機顏料出口創匯近4億美元,同比增加57.4%。
三是染顏料進口量同比大幅提高。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5月,全國染料進口達到2.2萬噸,同比增加約30%;用匯1.8億美元,同比增加32.5%。有機顏料的進口增長幅度比染料還大。1~5月,有機顏料進口9000多噸,同比提高51.5%;用匯9000多萬美元,同比增加85.4%。
至于下半年的生產和經營情況,田利明認為還存在很多變數。一是出口量環比增速非常緩慢,按照這個趨勢看,下半年出口大增長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二是目前染料企業收到下游印染、紡織行業的訂單不是很旺。三是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會不會有連鎖反應,現在不好說。田利明同時表示,我國染料工業現在正是在國際上創品牌的時候,非常需要國家對民族工業的扶持。希望政府部門對染料行業中采用高新技術、節能減排工藝的染料產品,如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還原靛藍、有機顏料和色母粒等,恢復出口退稅政策。
我國醫藥行業每年約有2000多種原料及中間體需要精細化工企業配套,年需求量在250萬噸以上。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談圣采介紹,上半年,我國醫藥出口達到189億美元,同比增長31%。談圣采分析,一方面是去年由于金融危機影響,醫藥商品同期出口額較低,基數小,但同時也說明我國的醫藥行業已經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其中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原料藥的出口。去年同期,原料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國際經銷商心態緊張,購買力大幅下降。而今年,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恢復,原料藥的出口已經完全恢復過來。在出口均價微張的情況下,原料藥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達到31%。在統計的19種大宗原料藥商品中,11種原料藥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
對于下半年醫藥行業的走勢,談圣采表示,只要全球經濟不再出現大的波動,醫藥行業會持續向好。但醫藥生產和出口企業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發展的態勢,如歐洲債務危機,及時做好應對準備。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