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塑料制品產業的擴張“沖動”
2010-8-1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塑料制品 塑料餐具
“中天塑業年銷售額4億元,蜷縮在一個占地不足30畝的廠房內,至少再有100畝土地,才能解決發展問題。”8月3日,臺州中天塑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愛華對記者說,土地問題已經嚴重束縛了中天的成長。
像中天塑業一樣,經過30多年的努力,臺州塑料制品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如今,企業越來越渴望新的突破。
當金融危機開始消退之時,這股在塑料制品業中孕育了很久的產業擴張“沖動”,顯現得更為強勁。
塑料制品業出現產業外移跡象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曾讓人們對2009年的塑料制品行業擔心不已。然而,事實卻不像人們所擔憂的那樣糟糕——2009年,臺州塑料行業仍實現了9%以上的增長,增長速度居全市五大主導行業之首。
“去年上半年,銷售不是很理想,可到去年7月底就轉好了,一直維持到現在。”浙江高美塑業副總經理趙勁松說。
據了解,該公司是臺州最大的塑料日用品生產企業之一,主要生產衣架、刷子、掛鉤等,2009年實現了10%的增長。
“臺州以現代人生活必需的日用塑料制品為主,巨大的剛性需求,決定了金融危機對這一行業影響有限。”臺州塑料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陳嘉增說,金融危機逐漸消退后,臺州塑料制品業的發展勢頭更猛了。
“從洪家情況看,上半年企業基本上都有20%-30%的增長。”椒江區洪家街道工辦主任何方元說,企業都來不及生產了。
“今年,臺州塑料制品企業苦于沒有場地,若有場地產量會更大。”路橋三杉塑鋼制品廠負責人王萍說,我們在江蘇設立了生產工廠。
“這幾年,臺州塑料制品產業的擴張沖動很強烈,開始出現產業外移跡象。”陳嘉增說。
據了解,目前臺州已有一些塑料制品生產商把廠子辦到江西、安徽、山東、遼寧、江蘇等地,更遠的甚至辦到了新疆。
國內市場份額有望提升至七成
“內銷市場快速增長,出口市場不甚樂觀。”這是市經委輕工處處長潘志偉對今年臺州塑料制品行業的總體評價。
“隨著國民消費觀念的轉變,加上家電下鄉、新農村建設等因素,國內對塑料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強。”陳嘉增說。
據臺州塑料行業協會預測,面對新一輪經濟回暖以及國內訂單的增長,臺州日用塑料制品在全國的市場份額有望提升至七成。
“但今年上半年,臺州塑料制品的出口并無多大起色,還呈下滑趨勢。”陳愛華說,除了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外,好多國家自己生產塑料制品,這是導致出口下滑的主要因素。
對于陳愛華的看法,臺州國際塑料城有限公司市場管理部經理沈靈江非常認同。
“時下,比如越南、印度和阿聯酋等國家,以往他們消費的日用塑料制品都依賴中國生產,現在都自己到黃巖買模具生產了。”沈靈江說,他們擁有勞動力成本低及原料充足等優勢。
臺州塑料制品出口雖在下降,但它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卻在增加——“今年,亞洲塑料論壇組織(APF)第二十屆年會將在臺州舉行,這是中國塑交會首次同期舉辦國際性的學術論壇。”陳嘉增說,這表明臺州“塑料制品王國”地位在國際業界得到認可。
“金融危機后,廣東塑料產業也開始向臺州轉移,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沈靈江說。
臺州市黃巖晴日電器廠是一家純出口企業,迪斯尼的塑料水杯就是他們生產的。據了解,金融危機的時候,廣東的一些塑料廠倒閉,他們的很多生意就轉到該廠。
“微利”倒逼塑料制品業升級
“生產一個塑料盤子的利潤不到0.1元,生產保鮮袋的利潤不到7%。”臺州路橋三杉塑鋼制品廠的王萍說,塑料制品的利潤越來越薄了。
“產量在增加,利潤卻增加不多,因為成本在增長,產品價格卻難漲,僅今年上半年,高美塑業的勞動力成本平均提高了10%。”趙勁松說,現在臺州塑料制品行業普遍步入了微利時代。
運營在微利中的臺州塑企,在尋求生存的本能下,開始尋找新出路,塑料制品行業的產業升級正在悄然進行——塑料制品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走進臺州國際塑料城,你就會發現塑料制品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于日常生活,而是延伸到汽摩配件、建筑材料等諸多工業領域。據陳嘉增介紹,從2010年各大企業生產規劃來看,臺州企業將生產在上百攝氏度下都不變形、甚至可以應用到特殊儀器行業的塑料。
“面對微利時代,今年年初不少企業在仿真、仿金、仿銀、仿瓷等精細化上做文章,以提高產品附加值。”陳愛華說,而通過創立品牌提升附加值,則成了臺州塑企普遍的選擇。
“金融危機后,客戶對垃圾袋和保鮮袋的品質要求明顯提高了。以前,客戶來的時候,總是問有無更便宜的東西;而現在,則是問有無更優質的產品。”王萍說,顯然客戶更看重品牌了,于是近兩年公司加大了自有品牌——“云娜”的推廣力度。
在完成了原始積累后,臺州塑料制品企業開始向高端塑料產品挺進。
臺州富嶺塑膠有限公司是臺州塑料行業最大的海外代工廠之一,是美國五大快餐企業之中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SUBWAY所使用的塑料餐具和吸管的生產企業,沃爾瑪等超市的OEM產品也是他們生產的。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