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料市場打噴嚏 歐洲回收行業就感冒
2010-8-1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塑料回收 廢塑料
一直以來,中國一直是歐洲塑料回收業的“救命稻草”,近日,國際回收局(國際回收局代表著700家公司和40個國家協會組織)稱,歐洲塑料回收業不能再單純的依靠中國市場,而應該大面積撒網,重點開發印度、中東和非洲市場。
中國和香港在2009年一并成為歐洲塑料回收業出口的主要對象,據統計,歐洲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量在09年已經占到其出口總量的90%,約33萬噸。國際回收局主席SurendraBorad表示這種情況對于回收業勢必是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在近日發表的一項聲明中,他同樣用一個很恰當的比喻來說明歐洲回收業的窘境:“中國市場打噴嚏,歐洲就感冒,中國市場感冒,歐洲市場肯定發高燒,中國市場發高燒,歐洲已經得肺炎了”。
目前歐洲塑料回收集團在大力開拓印度市場,而且他們堅信印度進口100萬噸的廢塑料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是現在用量的5倍。除了PET材料以外,印度對低密度聚乙烯需求也很強勁。
目前開發印度市場存在的困難是當地政府把廢塑料當成一種廢品,而不是潛在的市場資源,進而限制了廢塑料進口。據統計,目前印度除了PET材料以外只有30家公司在進口廢塑料。
國際回收局目前在定期的與印度環境部聯系,以確保沒有新的政策條例限制出臺。Borad已經連任兩屆國際回收局的主席,而且他在處理國家進口廢金屬方面的政策限制很有經驗。
印度當地政府與中國的想法截然相反,中國認為廢塑料是一項潛在能源,因此每年都進口700萬噸的再生塑料。中國從歐洲進口廢塑料去年達到330萬噸,相比2008年的224萬噸增長了106萬噸,隨著歐洲本土企業的消費下降,進而更推動了對中國區域的出口。
但是歐洲其他塑料回收組織對此的觀點與國際回收局卻不同,他們提出歐洲政府要限制出口到亞洲的廢塑料。
在去年在一份聲明中,位于布魯塞爾的歐洲塑料回收貿易團體表示,歐洲廢塑料出口量的增加已經影響到歐洲的回收廠商,并表示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在回收業有獨特的優勢即廉價的勞動力和社會條例,其中有些地區甚至可以允許雇傭童工進行回收工作。
但Borad代表國際回收局反駁了歐洲政府相關機構出臺的措施,他表示他們不應該限制自由貿易,目前所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廢塑料回收的勞動力問題,而是回收標準化。
據統計,2010年所有國家出口到中國的廢塑料量都在增加,從年初的短短3個月就增加到18萬噸,但是在過去的三個月廢塑料進口量似乎出現疲軟現象,而中東和非洲市場的開發還需要一段時間。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