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污泥處理尚處初級階段 化工高度重視
2010-8-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石油 化工企業
相較于社會對污水治理、大氣治理的關注,污泥治理受到的重視程度似乎沒有那么高。污泥中有害成分對環境的污染,往往要很長時間后才能表現出來。正是這種隱蔽性,使政府部門和民眾長期忽視了污泥的危害性及其治理的急迫性。
石油和化工企業產生的污泥還與城市污泥有很大不同,往往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生產廢棄物。比如,石油化工企業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主要來自于隔油池池底泥、浮選池投加絮凝劑產生的浮渣以及曝氣生化單元的剩余活性污泥,俗稱“三泥”。其中,含油污泥最難處理且對環境影響最大。一個2萬立方米/日處理量的石化企業污水處理廠,每年將產生含水率99.5%的“三泥”約20萬立方米。油田含油污泥等均屬于危險廢物管理范圍,這些污泥如得不到妥善處理,對環境的威脅無疑是巨大的。
無論是城市還是工業企業的污泥處理,都離不開化工技術。現在,國內已有不少科研機構在研究相關技術,一些石化企業也取得了成果,比如含油污泥的干化技術已經在撫順石化等企業進行了實施。通過實施相關化工及生物技術,污泥中的有用物質可被提取出來。此外,污泥還可用于生產肥料、建材等產品。
從總體來看,專家認為,國內污泥處理行業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停留在選擇哪種設備、哪種技術路線的階段。適合我國國情和政策要求的污泥處理技術尚未成熟,需要引進國外技術工藝及設備,搭建研究平臺,潛心探索本土化的適用技術工藝路線。
污泥要實現規模化處理,少不了企業的介入,化工、環保企業應當有所作為。而在企業家們看來,現階段污泥處理產業保障體系仍然缺失,技術標準滯后,行業監管不到位,產業政策不完善,這些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和解決。其中,政策不到位是污泥處理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專家建議,國家應該出臺與污泥處理技術相對應的工程技術規范和環保標準,各地也應該在建設投資、污泥的綜合利用、收費、價格補貼等方面制定相應配套的政策。國家制定政策時還必須要考慮到產業鏈的上下游。要有投融資的優惠政策,保證資金投入;還要有下游生產清潔能源、肥料的標準,為污泥處置打開出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污泥的穩定化、無害化、減量化、規模化處理。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