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出低碳發展須四管齊下
2010-8-2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乙烯 裂解 低碳
在上周末結束的2010年中國過程系統工程年會上,針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現狀,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過程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成思危等專家提出,低碳經濟發展應“四管齊下”,即發展不排放CO2產業、減少工業領域CO2排放、開發CO2利用技術以及捕集和封存CO2。
成思危介紹,目前碳排大戶火力發電行業1千瓦時電的最低能耗為283克標準煤,若將全國發電平均能耗從目前的350克降低到300克標準煤,帶來的節能減排效益將不可估量。他認為,發展低碳經濟首先要發展新能源等不排放CO2的產業,其中包括風能、核能、氫能、清潔煤等新能源產業。其次要開發能源高效利用等減少CO2排放的技術。同時,用CO2制備化工產品將是今后的重要努力方向,如合成碳酸二甲酯進而替代光氣制備聚碳等。此外,還要進行CO2的捕集和封存。現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都在積極開發CO2驅油技術,如勝利油田利用燃燒煤發電廠產生的CO2驅油,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萬多噸。
對于石油和化工行業減排二氧化碳,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基銘提出,一是要研發低能耗、低排放的生產技術,如清潔煤技術,煤、煉廠石油焦和脫油瀝青等低價值物料的利用,以及循環流化床沸騰爐和IGCC等技術;二是要研發應用節能和提高能效系列技術,如采用先進技術改造乙烯裂解爐,推廣熱電聯產、蒸汽壓差發電和液力透平等技術,開發和應用油品儲運系統節能技術、減少加工及儲存損失技術等;三是要積極開展火炬氣回收,目前中國石化所屬煉化企業95%的火炬已經熄滅,每年能減排二氧化碳400萬噸以上,回收瓦斯80多萬噸。
目前發達國家CO2排放總量的2/3在建筑和交通等消費領域。減少排放對策主要是降低消費排放,而我國70%排放在工業生產領域。對此,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何建坤教授指出,能源結構優化對實現2020年GDP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貢獻率可達20%左右。因此必須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實現傳統產業低碳化發展,建立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